手推独轮车的热豆腐小摊贩、沿街卖唱的街头艺人……济宁城区老运河河畔的铜人雕塑活泼生动地再现了民国时期的老运河文化,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引起老者的追忆、青年人的遐思。类似的雕塑在济宁市区为数不少,虽然年代不同,材质各异,却同样传达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给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城区所有雕塑中,笔者看到了令人忧心的景象:部分雕塑因人为损坏残缺不全,常年风吹日晒使雕塑遍布灰尘、光鲜不再,乱涂乱画现象严重,更有甚者,一些雕塑竟被偷盗者恶意破坏丢失。而导致这些后果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有关部门后续监管不到位、维护工作跟不上,使雕塑成为市容维护管理的盲区。
雕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城市的整体形象、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笔者认为,雕塑的保护管理应该纳入市容维护范围加以重视,有关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监管、维护责任,加强对雕塑的划片巡视、看护和定期清洗加固,对恶意破坏行为采取有效处罚措施加以惩治;广大市民也要充分发挥城市主人公精神,除自觉增强自身对雕塑的保护意识外,在遇到破坏行为时主动上前劝诫制止;如果城区企事业单位将雕塑维护纳入公益事业范围,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党员、团员对雕塑进行清扫擦拭,更会大大提升雕塑的管理质量。如果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和文明建设成果保护意识,那么雕塑维护这一市容盲区将会逐步消除,我们的城市面貌会更加清新,城市文明也会加快推进。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