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社会漫谈之——物化知识将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义……

更新时间:2010-11-26 13:51:20 编辑:janet 浏览量:341
发起人∶马一鹰
参与讨论∶萧也、彭朝、耳东、张羿、陈敏五、苏胜前、王相懿、nongshizhai、龙汇安、hornberg、杨东平、李佳凝油画、shan-arts、侯海华、阿堤斯德、锡安山人、赵修、周小弟水彩画、王门走卒、永远自由的心、诗性江南、湖边的树、鲍成福、顾曲爱故纸、童柯敏、刘晓林、孙新华、刘天元、洪垒、zzbbbbbbbb、aming、huangfei、李成芝、蓝萍、台湾小玉、lxchun888、冷梅幽兰、coralhou、颜伶、丁飞、马洪文、多啦A梦的小丸子、李福林、huyaoliang1952、李清江、yishixuan、luoyueheng、刘庸之、SZL19870625、地平河西、曾群策、sxxalqw、贵州福海、陈靖、文心斋主、灵川、王培富、李垒、蔺高管、徐文娟、北京墨海堂画廊、黄huang、李少清、王新福、腾飞的烟尘、赵维新、李清江、畫家王煌湘、yishixuan、徐小茗、taikingccc等。
 
来源于∶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blog&id=411129 “重识历史”——另类领悟鲁迅、吴冠中、陈丹青
 
苏胜前 ∶
各位道友说的很好,我也来说两句。在我看来艺术之消亡各位都说的很到位,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老子说的好“有不信焉信不足焉”。在现实的仓皇下,心灵时常波云繘诡,沉沦于万般焦虑渴求之中,谁知艺术成了这现实仓皇下的羔羊,诸如所谓的艺术就是玩,这老掉牙的观点竟然成了现代艺术发展努力的时尚教条,稍懂点艺术的起源就会知道,艺术源头说之一就是娱乐。在复杂的现实面前苍白的灵魂不相信艺术也就视之为畏途,因此起机心,不真思,一切真实诚挚的努力视之不存,艺术在这些没信仰没真诚没灵魂的生命中必然不复存在也就是死亡了。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只要人类的意识不消亡。啥样的意识会产生啥样的精神。精神信仰就会让人产生信念而让人执着让灵魂不哭。很欣赏各位的看法。潮起潮落,信仰就如海,因此艺术是精神的,会长存。
 
彭朝 ∶
胜前兄所言一语便道破了当下所讨论之问题的核心,即这种诸多的“现象”,其本源还是源于胜前兄前文所提及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有仁才有义”。当下我等探讨之所谓“仁义”者,其根源在于所谓的“大道之废”。若道未亡,亦无有仁义礼智信义之说。
但兄所言之“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只要人类的意识不消亡。啥样的意识会产生啥样的精神。因此艺术是精神的,会长存。”一语,在下亦有不同之看法。还望兄指正!
以兄之所言,所谓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有仁才有义”实际上意味着所谓的“大道废,仁义出”故而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那么既然大道已废,仁义方出。则不为之为,又何以为之?道既已非,非为仁义,安何以为?所谓不为者,实无以为。其名无为,而非不为,为其非名之为。则以御其相。为者,为其非相之为,而非为其以相,况乎以其相为者。故单纯的“只要人类的意识不消亡。啥样的意识会产生啥样的精神。”亦未可将其单纯的作为所谓“艺术永恒”之本。所谓的“永恒”,也必然需要所谓的“御相之为”而为之的。其“存”者,永恒使然。如若无所其为,又何言其“存”,又安有“永恒”之说?
若以兄之论,则所有之“未为消亡”之意识,皆可将其归为“艺”类。那么,所谓的“无聊的搞怪、变态、裸露、吃屎、吃死婴、钻牛肚子”等一系列的所谓“意识”之产物,难道也可以其标榜所谓的“永恒”吗?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令人发指的所谓的“艺术”的时候,我们还能如兄所言,继续的认为“只要人类的意识不消亡。啥样的意识会产生啥样的精神,因此艺术是精神的,就会长存”吗?毕竟所谓的“精神”其本身是多样的,如若无分其主次,优劣。又何以以此“精神”而言其“艺术”与否呢?如若将这一系列“无聊的搞怪、变态、裸露、吃屎、吃死婴、钻牛肚子”等行为,仅仅因为其所谓的“意识属性”就将其也归类于“艺术”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艺术”,又岂有不死之理!
以上仅为在下个人之浅见,还望兄台不吝赐教!问候!祝好!
 
马一鹰 ∶
赞赏胜前兄以上大智慧!补充以下小知识∶
在任何学科的领域中,假如只单纯的研究事物的知识本质而远离了人类的根本精神,那麼这样艰深的知识将与人类本身造成了疏离,如此的物化知识将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义……
 
苏胜前 ∶
有道理。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有仁才有义。所有艰深都应与人本身的生命历程相联系才有发展。好的。
 
马一鹰 ∶
远古的人类是在天道的约束下发展的,因为社会发展天道已离我们而去,我们需要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现在道德又失去了,我们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己己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美好。现在人心不古。连起码的爱人之心也丧失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义不足以约束人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
是这样吗?胜前兄?
 
文心斋主 ∶
中国的艺术每一天都是怎么“消失”的?这让我会想起最近的农民“下跪”。今天的这社会,怎么会出现群体“下跪”?
 
马一鹰 ∶ 
请问斋主如此多的农民“下跪门事件”您想说哪一件?
感谢您的支持!敬礼!
 
文心斋主 ∶ 
辽宁庄河/广东化州。我小老百姓一个,还是安心画画吧。
谢谢您精彩的博文。90度大鞠恭!
 
侯海华  ∶ 
精典,拜读。
 
耳东 ∶
对于这种每天都有艺术在消失,在死亡的状态下,今天的中国艺术究竟应当何去何从?
彭朝∶/文/
   /"对于这种每天都不断地有艺术在“消失”“死亡”的状态之下,单纯的只是考虑如何去保护所谓的“艺术”,往往总是在仅仅保护其所谓的“形式”。
   所谓“形态”,即艺术表现的“形式”与“状态”。
   或许我们可以将某种所谓的“艺术”的形式不断地继承,延续下去。
   但是这种艺术表现形态的“状态”。必然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
   与其一味的去保护所谓的“死亡了的传统”,倒不如全身心的去创造无数的“新传统”,用以后人所延续,继承。
   仅仅保留所谓的“艺术的尸体”,过分的看重所谓的“艺术的形骸”。最终,失去的将是“艺术的实质”。
   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传统”,并不断地被“新传统”所更替,或许这才是中国艺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且绵延至今的所谓“实质”吧?//
  
/我以为/  如 从"人生个人"来说,十分同意"朝兄"的评点,
   但从"人类发展进程"以及"文化进步"的需要."保护"就更显得尤为意义..
   因为"艺术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保护"正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为什么要等"考古"寻宝发现.才找回历史.找回自己!!
    .为什么要等"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特色/形成对立时.才懂得哭诉
     3,为什么要等到"种类与门类技艺"消失后,才想到"劳动者"的人间苍茫..
    好在"几个石匠"...懂得"勿勿大胆"地一刻,,,才留下了,筑起了"力透笔力"的一格"书法".传颂万年!!/但我们仅仅知道的也只有几个"名"字.别的都是"人家"的了,,
    尤此!!
   朝兄:我以为"保护与发展"并存好!,懂得"保护"的人.也就懂得了"人"劳动者价值!,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创造者的价值!!!
 
彭朝 ∶
耳东兄言之有理,正如胜前兄前文中所提到的,正是由于所谓的“大道之废”然后才有所谓的“仁义”出之。兄所言之“"保护与发展"并存”,也正是中国文化自我进化改良的一种最佳之状态。如若中国文化进化之“大道”,真的达到某种艺术形态自我更替的完美状态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所谓什么“仁义礼智信义”之说了。问候!!
 
赵维新 2010-05-22 21:08
学习!
 
李清江 2010-05-22 21:34
耳东兄言之有理,正如胜前兄前文中所提到的,正是由于所谓的“大道之废”然后才有所谓的“仁义”出之。兄所言之“"保护与发展"并存”,也正是中国文化自我进化改良的一种最佳之状态。如若中国文化进化之“大道”,真的达到某种艺术形态自我更替的完美状态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所谓什么“仁义礼智信义”之说了。问候!!
 
刘天元 2010-05-22 22:57
学习!
 
畫家王煌湘 2010-05-23 15:58
拜读。
 
sxxalqw 2010-05-23 21:49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个谜,时而它欢笑,时而她哭泣-------印度民歌
 
yishixuan 2010-05-23 21:51
尚若道义不存礼仪何存
 
徐小茗 2010-05-24 17:09
赞成耳东兄的 “保护与发展”并存之见~~
 
taikingccc 2010-06-15 17:47
“重识历史”——物化知识将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义……
            需要 揭示性和批判的意义
     敬马上鹰 一杯!~呵呵
  阶段的峰碑  奠基者  马 一鹰!
 
taikingccc 2010-06-15 18:19
 多点好,支持   再  各种 暗中军火 才好!
      打击   ;批判 揭示  省身 警心···  中国文人的 运动和意淫,
         ~~~~~~~~  有快感 他们就呐喊
                           有快感   他们会诞生
                          有刺激    他们不再麻木
                         有高潮··   想咋地 就怎么着···
                            
                                     ··········  又能咋地!?·baby
谢兄! ·借贵地相关文等》
萧也∶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应回到绝对精神的观照和怀抱之中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37302&do=blog&id=400278###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