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痛心啊。
可怕的是这种所谓的“放弃”是由内而外的自发性的主动放弃。客观上说,中国的所谓“地域”文化特色的衰落实际上是中国的原有文化主流群体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之中文化定位缺失的必然结果。为了实现以西方审美价值尺度为标准的所谓的“现代化”而放弃原有的“地域属性”究竟是不是得不偿失的呢?那么这种嫁接于所谓的“现代”的脱离了原有传统的横空出世的所谓“文化”,他还能说自己依然是具备“东方属性”的“东方文化”吗?
当下中国文化之发展,在下更加推崇刘国松先生的理论,即学习西方的不能代替学习东方的,学习现代的替代不了学习传统的。东方文化的新传统的出现是在原有传统审美价值体系框架之下的全面的整体现代化的产物。正如净空法师所言,自然。文化之发展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必然法则,当文化的进化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实现这种所谓的“现代化”的整体进化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应了文化发展的所谓“自然”。当所谓的“传统”的精粹还没有失去其必然的价值的时候,人为的终结或者放弃所谓的“传统”,其本质依然是反自然的。所谓的传统的消亡,其必然有其消亡的自然的进化演变过程,而不是由人为的去终结它。人为的放弃所谓的“传统”而奢望藉此来实现所谓的“现代化”,其最终的结果也必然会被文化的自然进化所遗弃。因此在下以为,依靠所谓的“放弃传统”而实现的所谓的“现代化”实质上依然是短暂的没有文化归属的“伪现代”!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体现的是一种普遍和谐的思想。
文化创新对中国崛起意义重大。创新的归宿应该是对当代人的生活意义。
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情消解价值论和目的论的时代。人们获得了“今天”,但没有获得今天的“意义”,而是通过将“意义”放逐来获得所谓今天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目的被生活的消费、调侃所取代。没有了历史感,也没有了方向感,也没有了创新的基础。
往古五千年,未来一千年,似乎都与人不相干。今天成为时间的“空场”。
个体的狂欢放逐时间的沉重,身体的滥用导致身体的反抗。人抽离了精神的同时也被身体所抽离。
两脚空空还以为飘飘欲仙,乃时代之不幸。
“两脚空空还以为飘飘欲仙,乃时代之不幸。”说得太好了,一语中的!这种所谓的通过“调侃”得来的“飘飘欲仙”的感觉,实际上是建筑在无数的“他者”基础之上的一种二级文化产物。其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进化下去的价值与意义的。因此其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是死亡了的,永远也长不大的“死胎”艺术了。
小马哥说得不错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乃生万物,万物并行而生,执气而生。文而化之,乃重其生,过分的进行自我的放逐,看似回归本源,实则背离了道之原生。道者,为也,以其无为之为,为其所为,则大有可为。无为者,非无所为之,乃知其所为而为之,敬其不可为而远之,绝非其不为。
《庄子·秋水》有云坎井之蛙。
如若一意“不为”而放逐其元神,则与此蛙无异已。
当下的中国,现存的所谓的通过放逐“意义”而获得意义的一种延续的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的习惯。继而出现的种种以表现“消费、调侃”等二级行为的“三级行为”甚至是被当成了“前卫艺术”的范例而大加吹捧!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行艺术进化模式的一种悲哀。正如一鹰兄所言,没有了历史感,没有了方向感,更没有了所谓的创新的基础。这种单纯的表现已经仅仅只具有其形式上的探讨价值,对于文化的整体性进化与演变,也就如同“鸡肋”一般。它们除了能够激起提瞬间的某种视觉意义上的所谓“冲击”以外,别无他用。这样的所谓“前卫”“先锋”实际上已经是停滞的,死亡了的艺术皮囊罢了!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所谓的“行为”背后的用于支撑这种单纯“表现而表现”行为的意识思维。正如一鹰兄所言“通过将“意义”放逐来获得所谓今天的“意义”。”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对现行的社会状态,艺术形式进行所谓的“调侃”。自以为身处“中国最前卫艺术表现先锋”的所谓的弄潮儿们,最后等待它们的,也就仅仅只剩下所谓的“调侃”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说的太精彩了,现代性与民族性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运动之中不可分割一体两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现代性的文化形态,无法将其称之为所谓的“现代主义”,而失去了所谓的“民族性”“地域性”则失去了其作为“中国元素”所存在的实质意义上的地域价值。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运动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的将中国文化原有的地域属性与“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进化相结合,从而寻找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延续进化演变的新的“状态”。
现代性的知识技术教育让我们对人文心性的接触越来越少。
身处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怎样平衡物质为尚的现代世界?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所面临的也许是怎样平衡传统与物质消费主义,自由、民主标签了现代社会的脸孔,但我们却越来越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情感、精神价值;现代社会提供的丰富物质催生了人类的多元价值观,但也过分地分裂了人的精神。
回归传统不是“简单回归”,应该是“理性回归”,要具有批判的态度、宽容的精神、灵活的方式、广阔的胸怀。。。。。。
“回归传统不是“简单回归”,应该是“理性回归”,要具有批判的态度、宽容的精神、灵活的方式、广阔的胸怀。。。。。。”
在下支持一鹰兄的观点,所谓的“回归”绝不应当仅仅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姿态回归”。这种“回归”所要回归的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批判性”的解构之后又重新整合了的新的所谓“传统意识”。这种所谓的“回归”只有经历了这种“批判性”的重新审视与洗礼之后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谓“传统的理性回归”。单纯的形式或者姿态上的所谓“回归传统”不过是把已经变质的鸡蛋从一个篮子拿到另一个篮子里罢了。“回归传统”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重新解构这颗腐败的鸡蛋,经过系统化的批判整合与重组,从而将所谓的“坏了的蛋”变成一颗“好蛋”。继而让其在这种“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之下重新具有其本身所应该具有的价值。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重建,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体,使之重返自由之境,从而建立起对艺术活动和生命行为自身的理想主义确认,在世界精神、普遍主义的前提下敞开各种实验的可能性。。。。。。
一鹰兄的意思是首先要解放思维的束缚,通过重新的解构,而后再进一步的对所谓的“传统”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与发扬。以当下中国之现状,首先要做的是打破原有的束缚以及这样的一种单一的审美模式。从而为新的解构之后的对于原有的所谓“传统”的“重读”或者说是“重新定义”创造出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因此也可以说这种对于“传统”的“反叛”或“质疑”也是一种相对的“批判性”的继承与延续。而所谓的“个体的解放”也只是用以“延续”与“继承”的批判性的手段罢了!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