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在山西大同开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大同为“中国雕塑之都”。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出席两节开幕式,并于昨天下午参加了由其担任主编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前两部首发仪式。
由冯骥才主编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第一卷《云冈石窟雕刻卷》和第二卷《寺观雕塑卷》,以每部600多张图版的精美雕塑图片见证着中国雕塑的历史,将“中国雕塑之都”大同定格,为其建立了一部“视觉档案”。
大同有着两千三百多年的厚重文化底蕴,在其漫长的岁月中,有近五分之一时间作为都城和陪都,很多建筑,如云冈、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都是属于国家精英文化层面的。大同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化,这个历史是其他城市不能复制的。因此,冯骥才给《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作总序时概括此书总旨是“一座名城的文化家底”。“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的画集,而是大同这座中国雕塑之都的第一部‘视觉档案’,也是城市的文化家底。城市文化家底,是指它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是那些历史经典,是必须继承的精神传统。”
这部承载着大同“文化家底”的大型图典,全部制作时间近两年,邀请国内重要的雕塑史专家、雕塑大家、摄影名家等,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终于将大同历代雕塑遗存查明理清,分成云冈石窟雕刻、寺观雕刻、建筑雕刻和馆藏雕刻四大类,择其精华制作而成《中国大同雕塑全集》。其中《云冈石窟雕刻卷》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专集,展示了云冈的艺术精华;《寺观雕塑卷》包括上下华严寺等寺观的精品力作,收录的辽金雕塑为国内这一时期存世之极品,堪称国宝。另外两部《建筑雕刻卷》和《馆藏雕刻卷》不久也将与读者见面。
在首发仪式上,冯骥才说,中国正在经历着空前规模、猛烈的现代化颠覆,为了不失却传统和保证传承,必须抢先对各个城市和地域的文化遗存进行盘点,以认清自己的家底,从中找到城市个性化的文化基因,不使自己迷失于全球化的斑斓又芜杂的洪流中。“这是一个城市、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必须要做的大事。前人不曾做过,我们必须做。我们看重政府出头,由专家依照专业方式来工作的示范价值,有专家参与的保护是科学的保护,是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有一份自己值得自豪的文化档案了,我们有一份中国雕塑之都坚实而确凿的历史见证了。”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