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翁赠给大连的精美紫铜雕塑。
奥林匹克广场弘扬着奥林匹克精神,也象征着大连人民对体育的热爱。摄影记者孙振芳
中山路以南、五四路以北、大同街以西、民运街以东的合围地块是一个大广场,他有一个特别大气的名字——奥林匹克广场。奥林匹克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当年为了迎接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大连市政府决定建设奥林匹克广场,以此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700户原住居民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动迁,彰显了广大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和感知。奥林匹克广场的建设同样也凝聚了已故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心血,当年他曾亲临现场奠基,赠送的雕塑至今仍矗立在广场一角。
■景观改造
地面五环
2007年8月,西岗区城建局对奥林匹克广场进行了景观改造,包括修缮改造立体五环、增设景观灯、改建奥林匹克电子城入口和新建地面五环。
据西岗区城建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回忆称,当时地面五环改造中难度最大的是在地下铺设控制电缆并安装点状发光大理石地面。该负责人说,地面每个圆环直径达38米,五环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共有近11万个发光点,所有发光构件的电源全部使用低压12V直流供电,“偌大的五环全部点亮每小时只需要20多度电,既保证了安全,又大大降低了电能消耗”。
7天动迁700户原住居民
奥林匹克广场地上面积3万平方米,广场上不但矗立着奥运五环标志,而且整个广场也是由象征着五环的五个圆组合而成。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约700个喷头的音乐喷泉,酷似两只高擎的巨手,把五大洲高高托起。广场下面是9.2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城和两个下沉式广场,其中超市、餐厅、咖啡店等消费场所一应俱全,一个广场式商圈已经逐渐成形。
1998年,为迎接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大连市政府决定建设奥林匹克广场,以此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满足大连市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规划出台后,市政府仅用了7天就动迁了700户原住居民,一位市领导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颇为感慨,“没有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感知,想做到这一点是不行的”。
经过数百名建设者和100多台大卡车夜以继日地排渣、搭建,整个广场仅用时近一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大连城建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曾有人这样描述奥林匹克广场:“看看人造草皮上总是有很多人在踢球,就能知道大连作为足球城的底蕴有多么雄厚,不论老少,不论技术好坏,都喜欢在这里挥洒各自的汗水来享受足球的乐趣;看到有很多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那就是球迷角了,每次到那里都会忍不住说上两句自己的见解,哪怕惹得众人一顿反对,也是满足地离开;广场的最中央是轮滑和滑板爱好者的天堂,看少年将脚下的轮子踩得像哪吒般得心应手,不由得羡慕起年轻来……”
萨翁来连为广场挥锹奠基
谈到奥林匹克广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已故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1998年9月12日下午,大连要为奥林匹克广场举行奠基仪式,萨翁从新加坡应邀匆匆赶来。他的夫人玛莉亚则在邓亚萍的陪同下先期来到大连,时任大连市市长薄熙来与她们一同到机场迎接了萨翁。
大连市外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晓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据萨翁的随员讲,萨翁还是第一次出席以奥林匹克命名的广场奠基仪式。应该说大连得到了萨马兰奇的厚爱。 ”萨马兰奇在致词中说:“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我非常骄傲和高兴地为大连奥林匹克广场奠基。大连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也是中国的体育名城,你们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运动员,还有中国最好的足球队,我由衷地祝贺大连。 ”
接着,萨马兰奇和其他嘉宾一起挥锹铲土,为这座广场奠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奥林匹克广场终于于1999年9月大连市建市百年之前竣工了,而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大连数万民众,也在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紫铜雕塑矗立广场一角
在奥林匹克广场东北角,距奥运五环50米左右的地方,一个抽象的紫铜雕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据当年负责安放这座雕塑的大连市规划局测绘处相关负责人关茂彬介绍,它是萨马兰奇为纪念奥林匹克广场落成而特别赠送的雕像。
1998年9月12日晚上,薄熙来会见了萨马兰奇主席和夫人。萨马兰奇称赞大连修建奥林匹克广场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有益之举,并承诺奥林匹克广场落成时将赠送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像。 2000年10月底,关茂彬突然接到通知,萨马兰奇赠送的雕像已经运抵大连。
关茂彬回忆起当年安置雕像时的情景,“2000年10月29日,一个约2.5米长的大木箱被运到了奥林匹克广场。当时,这尊雕塑被层层包裹着,里面是一尊精美的紫铜雕塑,底座上是1个抽象的运动员形象,正面的五环标志下面刻着‘国际奥委会赠给大连市’的英文单词,后面是‘rosa serra’,是一个西班牙的著名雕塑家的名字,这座雕塑就是她的作品。 ”这座雕像以不分男女、不分国别、健与美、刚与柔的运动员胜利者的姿态,来象征“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