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顾咪咪)“田世信雕塑艺术展”前天起在上海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去年11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后,又一次与观众见面,展出了主题性组雕“王者之尊”等雕塑及绘画共约60件。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的田世信,艺术作品有一种凝重、带有浪漫的悲怆气质。他刻画的《司马迁》《谭嗣同》《秋瑾》《王阳明》等,注重对精神气质的塑造和人物心灵的对话;他刻画的鲁迅,那清癯的脸上,能传达出对于民族的责任和焦虑;而《老子像》《屈原》等作品,又体现出他对悲剧性精神的深度思考。田世信的每一尊塑像都用不同的材质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是他采用几近失传的传统夹紵胎漆艺工艺,能使作品长久保存,色泽如初。
田世信的艺术生涯和贵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后,分配到离贵阳市西南30多公里的清镇县中学教书,一去25年。这段生活经历成了他最珍贵的艺术积累,也使他的人物雕塑风格逐渐从优美中走出,追求粗犷、稚拙的力与美,经常用变形、夸张以至扭曲的造型语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这次展出的《猎人系列》《过桥》《高坡》群雕,表现了平凡人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山民们每日生存的劳苦艰辛。人物形象无论是坚毅还是木讷、裸露着的粗大笨拙手脚,还是在身边跑着的老母猪,都真实而有个性,将生活激情与沉闷单调的日常劳作并置,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些将现代雕塑本土化的作品,给人以温厚纯朴的东方情韵。正如田世信说的:“人活在世上,老天爷是给你使命的。我的使命就是要把对中国雕塑的认识和意义搞清楚。对我而言,就是想把中国人对形、体、具象造型的理解和认识延续下来或者有所发展。或许这么说显得我这个人很不客气、很不谦虚,但我活得敢于承担责任。 ”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