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雕塑价位还不高收藏正逢时?

更新时间:2010-07-05 08:38:48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乔雪阳 编辑:janet 浏览量:462

    岁月画廊开幕展将持续到7月5日

    岁月画廊地址:青羊大道东坡路优品街26号(优品道19栋2层)

  展览时间:6月26日~7月5日

  咨询电话:61860147

  乘车指南:乘37、21路,东坡路优品街站下;58路,光华大道站下;84、100、339、542路,青羊大道家园路口站下;503路,东坡大道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本报讯 (记者 乔雪阳)今天和明天,就是岁月画廊此次开幕大展的最后两个参观日了。在这为期10天的展览中,101件名家大作,绝大多数都是油画和国画,版画、书法和雕塑则属于“少数派”,然而也因此更引人关注。在向大家介绍了有关版画和书法的作品及名家后,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雕塑。

  邓乐:收藏雕塑还没形成气候

  说起雕塑这个词,许多人对它最久远也最高贵的回忆,大约都要追溯到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将古典的人体美发挥到了极致。而近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沉思者》,则因为摆了一个经典的Pose而家喻户晓。在欧洲城市的街头和园林里,处处可见精美的雕塑,而中国的各大城市,也日益重视着雕塑作为景观建筑的作用。

  对于私人藏家来说,收藏雕塑是个什么概念呢?

  成都知名雕塑家邓乐告诉记者,雕塑因其创作过程漫长、耗时耗力,因此普遍比架上油画和传统国画昂贵,但它也更方便长期保存,且保值性极高。

  作为曾经将5吨巨石挖空雕成发动机样子参加上海世博会以及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墙面装饰浮雕的“大手笔”雕塑家,邓乐此次参加岁月画廊联展的作品《背后一片空地》算是他相当“小巧”的一件作品了,仍然要两个人才能抬动。这块雕工有些拙朴的汉白玉石材,是邓乐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也是用了他标志性的“挖空内置灯光”的手法。名字则大有深意———“这件作品的寓意,主要是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思考。现代社会比较浮躁,人心很活跃,但也很不安分,在追求物质和名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邓乐说。

  而他指的“精神层面”,就是这件作品名字里的“背后一片空地”。所谓背后,就是我们停下脚步、回头去看的那个方向。有句话叫做“停下脚步,等一等灵魂”,邓乐也希望人们能够如此,“我用汉白玉打造这片小小的空间,就是凸显纯净的感觉,无欲无求,浑然忘我。”

  至于对雕塑的收藏,邓乐坦承,收藏雕塑比较困难,因为不易运输和搬动,且需要较大的空间衬托才能彰显。“收藏字画是中国传统,而雕塑还没形成气候。”在他看来,私人收藏雕塑分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分子,看重雕塑作为艺术品的内涵意义;二是中产阶级,看重雕塑的唯美外形。“我支持大家收藏当代雕塑,因为随着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原创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当代的中国雕塑家做得很好,正在向国际水平靠拢。”

  同时,和国际相比,雕塑的价位还没起来,“这是个收藏的好机会。第一雕塑产量不大,比如我一年不过创作两三件作品;第二雕塑家人数很少,全国的雕塑家加起来,不及油画家千分之一,算是稀缺艺术门类,收藏价值很高。你看前不久创下了世界纪录的那件雕塑、贾科梅蒂《行走的人》,一亿多美元,完全不输给油画和古画。”

  谭云:《梦要成真》原型在瑞士

  今年58岁的谭云是四川雕塑艺术院名誉院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城市雕塑,他为省游泳馆设计的《水的旋律》是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第一个城市雕塑。后来,那气势磅礴的《五丁开山》、亲切的《巴金青铜像》、带有强烈时空交错感的《擦肩而过》等等,谭云给成都留下了很多记忆。

  在谭云的眼里,城市真正好的建筑都是城市雕塑,“一个城市,如果原来状态没有改变,有了雕塑,气质就不一样。公共环境里的雕塑,更能强调城市的现代性。”

  至于谭云此次参展的作品《梦要成真》,也是他的一件“经典”之作。1993年,为了申办2000年奥运会,中国特意提前举办了全国体育艺术展。“展览本身是5年一届,应该1995年举办的,那年是破例,迎接萨马兰奇。”展览中,这件《梦要成真》不仅获银奖,并被萨马兰奇挑中,和另外几件很有特色的雕塑一起,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至今仍在瑞士。

  据悉,这件青铜雕塑谭云一共做了6件,四川省体育总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各自收藏有一件。说起当年获奖缘由,谭云笑着说,除了创意之外,雕塑的“悬空”设计也是出彩之处,“很多人都认为要加个支撑,其实站得很稳。”

  许燎源:有爱,钢铁也要交融

  今年47岁的许燎源是成都著名艺术家、设计师和雕塑家,他在三圣乡红砂村有着自己的博物馆,馆内展品有人出几千万想买,他不卖。

  此次许燎源参展的雕塑作品与白酒无关,而是利用先进的不锈钢铸造工艺制成的。从取名《情人》上你可以猜到八九分意思:这是个很抽象的融合体———“可以看作男人和女人的身体融合,也可以看作生命与自然的融合,表达手法有些意识流。”许燎源介绍道,同时告诉记者,虽然是用现代工艺铸造,但完成之后便毁掉模具,因此这件《情人》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闫城:鲜花献给敌人,你做得到吗?

  闫城的身份很多元:既是知名雕塑家,也是策展人。今年4月,“175M175———关注长江三峡系列艺术展”在成都re-C廊桥艺术空间开幕,策展人正是闫城。同时,他那批雕着手枪的汉砖,也是全场最引人关注的作品之一。这次参加岁月画廊的作品,是闫城2007年创作的“把鲜花献给敌人”系列之一,铸铁材料。

  从外形上看,这分明是个拿着手枪的人形,哪里来的鲜花?闫城笑着解释道:“这个概念有点儿绕,要把名字也当成作品的一部分———朋友或者敌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两种关系,我们往往说把鲜花给朋友,把手枪对敌人,但我希望大家对敌人也能施以仁爱之心。因此,作品里拿的手枪是指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态度,而名称里的‘鲜花给敌人’则反映了我的理想。显然,理想往往不能实现,因此只能隐在名字里,作为一种希望存在。”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