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井冈来(雕塑)何健君作
鲜花盛开的5月,走进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荣誉史馆,一个秀美坚毅的形象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一尊1米高的铜铸雕像静静矗立在史馆展台的中央。那是一名红军女战士手持冲锋号,肩背黄挎包,左手叉腰,昂首向前的雕塑作品《我从井冈来》。雕塑仿佛是活着的生命,深深震撼着我。她的神情是那么的安详而又充满激情,她的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而又带着女性的妩媚,她的身躯纤细而又线条刚硬,我从这座雕塑作品身上看到了很多,也读懂了很多……
文工团的赵政委给我介绍说,这是广州市雕塑院的雕塑家何健君老师的近作,是在深入了解军区《战士报》和战士文工团的红军剧社的历史渊源后量身雕刻的。作为一名熟悉军区辉煌战斗历程的人来说,我不得不佩服艺术家那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刻画。近看雕塑作品《我从井冈来》,细细琢磨就能发现艺术家的匠心独运之处。你看,在红军女战士的上衣口袋中分明是一支刻蜡纸的钢笔,左手手心里攥的是一副快板,印有红五星和红一军团字样的黄挎包里插着一张油印的红军报纸《战士》。这明明就是宣传我们宣传干部的一幅活生生的形象和聚象,是我们红军时期宣传干部的生动素描,更是红军文艺战士的典型形象。毛主席曾经深刻地指出,红军不仅是战斗队,还要是宣传队、播种机。是呀,正是有像许许多多这样红军宣传战士,她们在枪林弹雨中有的打快板、有的印传单、有的写标语、有的作宣讲,在万里长征中起到了巨大的宣传队和播队机作用。
远远驻足观看这尊雕塑作品,让人深受感染的是艺术家对作品赋予的内涵与精神。那高昂的头,坚毅的目光,微微前倾的身体,始终向前迈步的律动,给人以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与信息,这尊雕像歌颂的是一种朝气蓬勃、乐观无畏的精神,述说的是一段峥嵘的往昔岁月,展示的是一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作品的名称《我从井冈来》,更是寓意深刻。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这支军队、我们这个民族从艰苦与磨难的历史中走来,征途坎坷、风雨兼程,迎着光明走去,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走出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大门,我忽有一丝感悟,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从井冈来》给予我们的正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灵魂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是的,我们从井冈来,带着井冈的优良传统向前奔去,一样的信念、一样的忠诚、一样的光荣,始终向着光明,向着更大的胜利。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