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作者井士剑,杭州。雕塑的侧面,取用的是上海外滩的城市天际线造型。 图|步恩撒
[意义如潜流,眼光会帮它浮出海面。假如雕刻是道锋利的线索,那这一次,让我们游刃而去,城市的光芒将被重新发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因雕塑而动人。
在世博园里行走,随时都会看到造型奇特的建筑,随时都会在一个不经意的地方看到让人惊叹不已的公共雕塑作品。在这个人类修建起来的奇特城市里, 各国世界艺术家的作品内敛地散落在园中的各个地方,因此,寻找,发现,并且挖掘一件作品的意义,才是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最重要的意义,最独特的体验。
雕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体现着城市的精神。
上海世博园区雕塑汇集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古巴等几十个国家的美好想象,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热爱与祝福。其中更有十几位工作和生活在杭州的艺术家呈献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历史和城市的深度思考。
《洋务运动纪念碑》 作者:邱志杰(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博导)
《无限柱》 作者:向京(中国北京)
《E.S.曲线》 丹·格雷厄姆(美国)
《振动》 作者:夏维尔·威尔汗(法国)
《信念的飞跃》 作者:苏泊德·古普塔(印度)
《花园飞行器》 作者:托马斯·萨拉切诺(阿根廷)
《汉葵》 作者: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梦石》 作者:隋建国(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主任)
《城市·之光》 作者:井士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十二生肖柱》作者:陈长伟(中国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讲师)
《延伸的空间》 作者:刘建华(中国上海)
《无题》 作者:李颂华(中国北京)
《0》 沈远(中国福建)
《平板拖车》 威姆·德沃伊
《梦想·摇篮·145》 作者:杨劲松(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主任、教授、博导)
《舟影》 作者:李沙(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研究生)
《和和,和谐》 作者:张洹(中国河南)
《上海树—米卡多树》 作者:帕斯卡·马赛恩·塔尤(喀麦隆)
《驾云》 作者:胡辉(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创意总监)
《园林乌托邦》 作者:展望(中国北京)
《镜船》 作者:梁美萍(中国香港)
《行走的Jennifer,橙色》《三人行》《行走的Tina,橙色》 作者:朱利安·奥培(英国伦敦)
《水·东风·金龙》 作者:王广义(中国哈尔滨)
《凯旋门》 作者:莫西亚·坎特(视觉艺术家)
《历史的浮标》 作者:施慧(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迁徙2010》 作者:杨劲松(中国杭州)
《座千峰》 作者:黄致阳(中国)
《时光之旅》 作者: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青园》作者:刘正、周武(中国美术学院)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