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傅中望施江城解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历程

更新时间:2010-05-13 09:10:29 来源:荆楚网 作者:罗 伟 编辑:janet 浏览量:144

    荆楚网记者  罗 伟 通讯员 符坚、周琦

    “把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相结合,倾注艺术家的思想和原创性,让民众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能够回顾历史、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5月12日,著名雕塑家、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与观众现场解说时,动情的阐述着他的创作感悟。

    近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在湖北省艺术馆隆重举行,令人震撼的巨幅画作展品吸引了数千名武汉前来观赏。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与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包括世人熟知的“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中美建交”、“唐山大地震”等等。我省入围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由傅中望领头创作的雕塑“二七大罢工”,另一件是由著名画家施江城、张军共同完成的巨幅画作“三峡大坝合拢”。

傅中望在雕塑前跟观众交流

    一件雕塑如何反应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者看到,“二七大罢工”雕塑的主体是一个老式火车头,工人们则分散在四周,姿势表情各不相同。创作者傅中望介绍,这些铁路工人的展示具有一定情节性,站在最前面的是罢工领袖施洋、林祥谦等人,车身两侧是参加罢工的普通工人,而火车头后侧的工人,则是这场大罢工的观望者。同样都是工友,却在一件雕塑作品中划分出明显界限,形象的展现了二七大罢工的特点和历史氛围,匠心独运。

    傅中望在谈到创作历程时透露,为了切身感受“二七大罢工”这段历史,他多次到纪念馆查阅资料,观察文物道具,分析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完成的是一件雕塑作品,注入的是他自己的情感与历史视角。

施江城与《三峡大坝合拢》合影

    著名画家施江城在谈到画作“三峡大坝合拢”时,满怀热情的表露出他对长江的热爱。他说,他一生只在做一件事:画长江。施江城在长江生活工作60年,曾上溯江源,下至东海作长江万里写生旅行。谈到画三峡大坝,他一口气说了六个“看似不相容的交汇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美学上的阳刚与阴柔……“只有协调的处理诸多交汇点,才能画好三峡大坝”。幽居深山、横跨长江、截断江水的三峡大坝,如何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山水的和谐?施江城对于画作的理解确实入门三分,充满了人文关怀。

    在与观众交流时,施江城显得兴致勃勃,当场“传授”赏画技巧。他说,“欣赏画作有三个步骤,第一眼找到能吸引自己的作品,第二眼则是细看,最后就是闭眼回味。能够让人一直回味的作品,才是佳作。”

    在湖北艺术馆的巡回展包括94件大型油画、国画、雕塑作品,本次展出时间为4月28日至5月23日。

《火烧圆明园》

《义和团血战廊坊》

观众在作品《1937 12 南京》前

作品《虎门销烟图》

《洋务运动 留美幼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