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近日,不少到上海世博会天津馆内参观的游客被一座电子垃圾雕塑所吸引,这座命名为《后信息时代的文明》的雕塑的创作者是本市艺术家高大鹏,他创作这座电子垃圾雕塑旨在唤醒人们的环保理念及生态意识,提示人们在生产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同时,注意回收和节约,也展示出天津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的生态特征与和谐内涵。
现场体验 游人感觉像废弃物“一员”
在天津馆所有的展品都是亮点不断。可是要说既有互动性,又能让人产生思考的还得算《后信息时代的文明》的雕塑。
这个雕塑整体是一个由三个绿色箭头组成的圆形物体,球体内部充满许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在电子废弃物的中间还设有摄像头,只要有游客走到前面,设在废弃物中的小屏幕上就会出现自己的影像,感觉自己好像就是废弃物中的“一员”。“看到日常使用的手机、计算机、剃须刀、鼠标、键盘这些东西,今后也会成为电子垃圾,确实很触目惊心。”一位前来参观的大学生说,“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影像也在这堆垃圾里,感觉如果不保护环境,自己都有可能成为‘垃圾’。今后真的要从自己做起,过低碳环保的生活了。”
创意源泉 电子污染日趋严重
这座雕塑的创作者是天津某文化艺术中心的负责人高大鹏。他介绍说,这几年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人们遗弃,成为破坏环境的电子垃圾。
高大鹏告诉记者,这些电子垃圾中有一部分是朋友们帮他搜罗到的,还有一部分是他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的,搜集到5万余件电子垃圾也不容易,花费了高大鹏半个多月的时间。
制作这个雕塑要将五花八门的电子垃圾用粘贴、电焊等手段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充分固定,不会掉落或歪倒,然后还要制作一个“外壳”,让这个“外壳”将这些电子垃圾包裹住,而这个“外壳”便是游人们见到的三个绿色箭头。经过48天的努力,这座由5万余件电子垃圾组成的雕塑终于诞生了,雕塑的底座高度为40厘米,球体高度为1.8米,整个雕塑重达2吨。高大鹏将这座自己苦心创作的雕塑命名为《后信息时代的文明》。
《后信息时代的文明》出炉以后,高大鹏又萌生了新的创意:“这个雕塑不能局限在静止的状态,要将它和游人的距离拉近。”高大鹏又在这个雕塑的电子垃圾堆中安装了3个带有显示屏的摄像设备,利用显示屏,将每一名经过它身边的游客的身影捕捉下来,即时显示在垃圾堆中的显示屏上,这样能够使游人体会到不随意丢弃电子垃圾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事情。“此外,我还在这个垃圾堆中装了两个电脑显示屏,用来播放环保宣传片以及这座雕塑的含义等内容,使这座雕塑更具有观赏性,更加生动,起到了雕塑与游人互动的效果。”
作者释疑 三个绿箭头为环保标志
“为什么要将雕塑的外部设计为三个互相环抱的绿色箭头?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外壳?”面对这个寓意明朗的雕塑,一些细心的游人还是发出了疑问。高大鹏告诉记者:“在国际上,三个首尾相连的绿色箭头是环保标志,代表着可再次使用、再次利用、回收利用的含义。这与雕塑阐明的主题相吻合,因此我将雕塑外壳设计为三个环绕的绿色箭头,提醒人们要注意回收利用这些电子产品,不能将它们随意丢弃,成为污染环境的电子垃圾。”
“这个雕塑看上去就像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要将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生态宜居,让人与环境更加和谐,使地球成为一个绿色的星球。三个绿色的箭头旋转环绕,还象征着一种向心力,代表着环境保护这件事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个人来共同关心,整体雕塑也契合了‘生态和谐新区’这一主题。”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