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悦)莫干山路817号,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原址。2008年6月29日,热电厂搬迁正式停工,厂内150米高的大烟囱不再冒烟,根据相关规划,烟囱将作为工业遗产得到保留。
作为城北一处地标,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投集团联合本报,特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烟囱改造方案金点子。昨天是活动截止的倒数第二天,收到的作品像井喷一样增长,而且几乎无一例外,都由参赛者亲自送到本报。虽然杭城一改晴朗天气,变得阴霾又有阵雨,但阻挡不了大家参与的热情。
年纪较长者如王以冠、徐时协老人,一位是年过七旬科班出身的高级建筑师,一位是早就表示高度关注的业余爱好者,都不顾阴雨天亲自送来参赛作品。一个是专业水准,一个是业余水平,点子却出奇的相似:都瞄准了风力发电。
徐时协构思了雪松状“风—光LED”景观烟囱,保留大烟囱的原有结构,使用清洁新能源,利用太阳能与风力发电,安装LED照明、演示系统,营造雪松轮廓和灯光夜景,使之成为城市景观改造的示范工程;王以冠则以“火与风”为主题,让大烟囱和风力发电机组合在一起,将历史和未来结合起来形成对比,创造一件富于工业美学的艺术品。
长者的热情,年轻人的冲劲和灵气,在作品中表现无遗。别人做的都是减法,浙工大学生薛晟却做加法。
他的设计主题“见证”,以原有的烟囱代表杭州主城,新增三粗六细一共九根紧贴烟囱的金属曲线,分别代表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由此构成的设计承重主体框架象征着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的规划发展方向。薛晟还考虑到了色彩和城市气质的统一:他认为,杭州总有一种小资情调的优雅、宁静与淡淡的忧伤,就如同青花瓷给人的感觉,素雅中带着一丝静谧的忧伤,所以,他的设计以青花瓷作为雕塑的基调,白色使人平静,而淡淡的蓝色作为安抚色,对于压力下的人们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把热电厂烟囱设计为杭州城雕,这一征集令牵动着无数杭州人的心,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新杭州人,都纷纷给我们来信发邮件,提出自己的金点子。不仅如此,这一工业遗产独创性的举措,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建筑、雕塑设计者和爱好者,这两天,我们收到的快递中,就有来自山东、四川等千里之外的作品。截止到昨天,我们收到的城雕金点子,已经接近100件。
城雕设计大赛将于今晚5点正式截止,送来作品的市民,都着急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出结果?我们普通市民,也很期待,烟囱最终会变成怎样一处城雕。
从3月份开始,大赛就正式进入评奖阶段,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投集团联合本报,邀请国内在知名雕塑、建筑。规划、景观方面的专家7-9人,对作品进行初步筛选。
因为参赛作品较多,而且面向大众,许多作品规格不一,初选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将于3月中下旬,评审专家将筛选出10-20件入围作品,在本报和相关网站上进行公布,同时邀请市民参与投票评选。
根据专家意见和市民投票结果,入围作品中将再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其他参与奖项,在4月底前公布最终结果。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