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已有3500多座城市雕塑,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或隐于林荫小路,或点缀在广场、车站、繁华街道,或散置于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的作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许多雕塑鲜有文字说明,遇到那些抽象的作品,观者往往捉摸不透。“看不懂”成了市民普遍的反映。
目前,文字说明依然是市民了解雕塑作品的重要媒介。一些市民通过网络和邮件向本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件城市雕塑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落成就算完事,公众才是最后的评判者,与民互动是城雕作品艺术的延伸,是城雕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 城市“眼睛”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雕塑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在西方,城雕被形象地称为公共艺术,被认为是城市个性的标志。1992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成立,由此正式拉开了城雕大范围走入上海的帷幕。上海用了18年时间,让城市拥有了3500余座雕塑作品,其中,以《“煲电话粥”的少女》、《送孙子去练琴的奶奶》等为代表的富于趣味性的雕塑最为出名。
在“一纵、两横、三环”的整体空间布局下,上海市中心区域已建设起一系列雕塑公园或雕塑街:静安雕塑公园从上海61座友好城市中征集作品;多伦路文化街竖起10座名人雕塑,以替代材质不佳或因人为破坏而受损的旧作;长寿雕塑公园以“和谐”为主题,汇集中外雕塑家的18座作品。这座城市对城雕的热情和偏爱迅速被许多世界雕塑名家发现,他们纷纷通过捐赠和买卖等方式,把大师级作品送到上海街头,如徐家汇公园由马赛市赠送的《希望之泉》,上海展览中心前的法国雕塑家阿曼的作品《飞跃的马》等。
理解 南辕北辙
然而,遗憾的是,记者日前走访了南京路、淮海路等几条热闹的马路,发现许多城市雕塑的文字说明是缺失的——它们多数只在底座的铜牌上简单地标出作者的姓名、名称等信息,有些干脆连铜牌也没有。而其结果是:市民凭直觉给出的诠释,与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本意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
“一只凶狠狠的狗,怎么能叫《这就是爱》?”面对只有作者姓名、作品材质等简要信息的这座城雕,市民彭祖基直接投书本报,说出了市民的种种疑惑。《这就是爱》如今矗立在新虹桥中心花园,法国著名雕塑家奥瑞·李可一定无法想象他心里那个动人的故事会在东方被看出“凶狠狠”的样子——1986年,穷困的奥瑞·李可在纽约的路灯柱上发现了一张寻犬启事:“寻找走失爱犬鲍布,如有人帮助寻获,万分感激,酬谢100美元……”这分急切的呼唤里,有主人的爱和牵挂,有爱犬曾给予主人的忠诚和精神抚慰,有人类与动物不离不弃的相伴和执著。这些猛烈地冲击着奥瑞·李可的心,《这就是爱》由此现世,奥瑞·李可也从此一举成名。据悉,今年,这“狗狗”将成为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的公共环境雕塑。有市民说,如果把这些温暖的事情写在旁边的牌上告诉观众该多好!
值得关注的是,对艺术的误解随着抽象派城雕的增多越发“无厘头”。插翅的犀牛,栖息在时间之轮上——伫立在上海嘉华中心的大门前、由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理查德·塔克西埃创作的雕塑《时间的精神》以其夸张的造型让人充满幻想。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时间的循环。据说,为完成这一高达4.5米的铜雕,理查德·塔克西埃专程在上海生活了3个月,但他的艺术想象并未因为他的苦心而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在嘉华中心一家外企做会计的褚小姐告诉记者,工作3年,经过这座雕塑不知多少回,但很少停下脚步来欣赏。刚开始还觉得有点新奇,猜想那贝壳上的神秘动物,是犀牛?大象?还是河马?她也看雕塑边的说明文字,却只有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慢慢也就觉得索然无趣了。记者在这件作品旁边采访了一位路过的大学生,对方的回答道:“什么大师?毫无意义的,只是装饰物吧。”
专家 看法不一
这些城市雕塑缘何不多给出些文字说明呢?带着疑问,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有关负责人。他认为,现在的城雕已经照顾了一般市民的欣赏水平,一般以“具象为主,抽象为辅”,真正超前、难懂的雕塑很少,与其一个个作品来详细说明,不如提高市民的普遍欣赏能力。他认为,对作品做关于内容的文字说明很难:“谁来写?作者本人当然最好,但这类艺术家追求的往往是感觉;另一方面,作品的审美想象千差万别,注明一种的后果是限定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艺术教育不是学算术,一教就会。就算通过翔实的文字说明等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市民对一两个雕塑有了感性的认识,但面对将来更多的千变万化的公共艺术品,若没有文字解说又该怎么办?”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比单纯的针对某个雕塑写文字介绍要来的重要。比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常年陈列各式雕塑,并给出一定的解读,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从中了解艺术、了解艺术的表达,真正完成内心的审美过程。
但与这种观点执相反意见的学者坚持认为,对一件天天与市民照面的城雕来说,用文字说明背景、或者作者意图、或者对物像线条的必要解释,是对公众审美的一种尊重。
罗浮紫艺术典藏创办人毛文采说,与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领域的雕塑不同,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下的艺术品,要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文字说明非常重要。虽然,同一个雕塑可以有不同的解说,但至少做雕塑的机构应该给出一个清晰乃至感人的解说。
她介绍说,在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艺术市场相对成熟,他们对城市雕塑通常没有太多的文字说明,只是一些基本的资讯,如:艺术家姓名、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但对一些重点的或有特殊意义的城雕,给出的文字说明非常详细,有时候甚至“长篇大论”,如法国著名雕塑家阿尔贝·费罗为二战创作的大型雕塑,在夏帝荣·素·巴涅广场就有一段翔实优美的文字介绍,大多数参观者都会认真阅读完毕后再欣赏。再比如,当年为了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霍安·米罗的雕塑作品《女人与鸟》,巴塞罗那区政府花重金专门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广场。高地灿烂的阳光,加上雕塑本身明媚的色彩,整个广场一眼望去颇为震撼。当然,与作品有关的文字信息更不会少,甚至游客下了飞机,拿到手的宣传单上也少不了关于这个雕塑的介绍。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