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普·德·姜与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堂吉诃德》合影,这是一件由小螺丝、螺母组合而成的全身像雕塑。
戈兰高地,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硝烟散去,来了一群可爱的精灵,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其实,它们是一群雕塑,用废弃的金属材料和机械零部件组合而成。它们就像一张张摆放在大地上的名片,让人对这片土地过目不忘。由此想到了我们的家——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受重视的今天,北京的城市雕塑能否成为城市的另一张名气?
2009年12月末,笔者有幸来到戈兰高地观光,走出停车场,在通向山顶工事的路上,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左手边一只硕大的红色废铁皮巨蜥雕塑,虽然是张牙舞爪,却也有几分亲切可爱。
向前走,路的两侧豁然看见错落排列着的近百件体量不大的废金属制作的各种雕塑,虽然是用废弃的金属材料和机械零部件组合而成,但选材出奇,运用巧妙,所有的雕塑虽然造型抽象,却个个形象生动、神态鲜活,有盘坐对谈的蟋蟀,有警惕待飞的蚂蚱,有捧书阅读的螳螂,有跃跃欲试的青蛙,有双手铁链的囚徒,有两腿直立的铁牛,有用车链条作长辫双手祈祷的少女,有头戴钢盔、手持长矛对阵的古代武士,有骑着木马戏耍的顽童,有凶猛灵动的恐龙……
废弃金属雕塑那生锈金属的黑黄色调与碎石山冈的环境融为一体,光线昏暗的傍晚,你甚至不会意识到路边这些精灵们的存在……你会幻想在夜深人静之时,戈兰高地上没有一个人,那里一定是这些小精灵们自在玩耍的欢乐世界,没有战争,没有人类,虽然是被人类抛弃,却也被人类重新赋予生命和灵性,它们拥有的戈兰高地更和平、更快乐。
用金属材料制作雕塑是古老的地中海艺术传统,很多以色列当代艺术家都喜欢用金属为材料做雕塑。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雅法老城的大艺术家伊拉娜博物馆,笔者看到过很多用金属制作的各种形象逼真的昆虫,以及用各种废弃金属零部件拼制的现代雕塑。但美术馆中的作品毕竟与特定战场的环境和材料的艺术作品意义不同。
以色列的边境城市大多曾屡遭战火,废弃的弹片往往会成为人们纪念死难者的雕塑材料,在海法市就有一座用爆炸后的飞弹残壳制作的雕塑,笔者在一所音乐学校校长办公桌上也看到一件炮弹弹片制作的艺术品摆设,对于以色列百姓来讲,这些一点都不好玩,那是痛苦的记忆,但他们更希望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不测的死亡。在那里,对于持久和平的渴望高于一切享乐,用艺术的态度面对死亡,以色列人有着更加积极和乐观主义的态度。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妙的世界?他又是为什么要选用废弃的金属作材料,在一个战火频仍的是非之地创造这样奇妙的欢乐世界?
居住在当地的华人导游杨子介绍说,戈兰高地的金属雕塑材料全部来自战争损耗的军用金属残片,作者是一位叫作约普·德·姜(Joop de Jong)的荷兰裔以色列艺术家。
选用废弃军用金属和选址戈兰高地,显然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
约普·德·姜1951年出生于荷兰,1973年来到以色列定居。1978年,约普应征入伍,在以色列军队服役一年。2000年,他开始对早期艺术投入更多的兴趣,主攻绘画,并开始用废弃金属做雕塑。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堂吉诃德》,一件由小螺丝、螺母组合而成的全身像雕塑。雕塑开始成为他的业余爱好,但很快就变成了他的主攻方向。
他的雕塑园有两处,一处在戈兰高地附近的一座基布兹(集体农庄),另一处在戈兰高地兵头山顶。
2003年,约普正式转为职业艺术家,目前他的作品数量不少于2500件,销售到美国等地。
笔者拜托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中国朋友政伟搜寻更多相关的资料,没想到他的妻子伊拉娜竟然与约普是发小儿,约普告诉政伟,戈兰高地上的雕塑都没有名字,那件最大的也没有,“假如非要有个名字,就将它称为‘恐龙’吧。”
这些作品创作于2000年,他并没有为作品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我只是想表现动物形象里的运动状态和幽默感。”“我的创作理念是回收废料。我现在是一个有着强烈环保意识的艺术家,当我意识到以前搞创作浪费了太多材料,便选择了以现在的方式为环境、为地球作偿还。”
在以色列有相关介绍说,约普在戈兰高地的这组雕塑群的制作材料,全部来自1973年著名的“赎罪日战争”遗留下的废弃军用金属。但他在电话中对政伟表示,尽管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至今仍然有战争危险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却极力反对在自己的作品里使用那些跟战争相染的材料,以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渴望。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