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谈雕塑的意识形态与艺术价值

更新时间:2010-01-08 09:17:34 编辑:janet 浏览量:689

    雕塑发展至今,已经逐步为普通公众所接受。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雕塑的确给城市带来了美,给生活在城市中的社会公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可是,我们不妨反过来问一下自己,我们的雕塑作品真的全部被社会公众所接受了吗?可能还不是,或者说,还不完全是。

    在是与不是之间,我们不免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雕塑的可接受性?细细想来,恐怕还是雕塑的意识形态问题。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那么什么又是雕塑的意识形态呢?我想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与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经济及社会公众对艺术认知程度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是文化和艺术的意识形式。这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核心内容。

    意识形态决定雕塑的艺术价值,一个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经济及社会公众对艺术认知要求的雕塑,其艺术价值就高。反之,就很难被人接受,或者不被人接受。一个不能被社会和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雕塑,可能很难用价值衡量,至少说其或者缺少艺术价值。因此上说,雕塑能不能被公众所接受,最直接的还是要看其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我们经常穿梭于城市,免不了看到和接触一部分雕塑。我们能不能接受所看到的雕塑,主要是看雕塑的艺术价值,而很少去深度研究其意识形态,因为我们不是雕塑的评价者,而是一个普通的雕塑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价值高的雕塑,可能我们会多停留一会儿,因为它值得我们去欣赏,在欣赏中会得到了艺术上的享受;对于艺术价值不高的雕塑,我们会一扫而过或者说只是路过,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欣赏它,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雕塑的意识形态,因为第一眼就不喜欢它。所以说,雕塑的艺术价值是受意识形态支配的,一个不被社会和社会公众所接受的意识形态支配的雕塑,是缺少艺术价值的。

    在这里,一会儿说意识形态,一会儿说艺术价值,从主观上讲,并不是在谈如何欣赏雕塑问题,而是从欣赏角度看我们的雕塑的发展。雕塑发展到现在,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更主要的是从事雕塑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雕塑的意识形态问题和艺术价值问题。应该说,从讨论意识形态和艺术价值层面看雕塑,更能看出我们雕塑的发展现状和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去过许多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留心观察城市空间中的雕塑。有的雕塑,我会像普通公众一样细细品位,有的雕塑我会见而有叹,原因就是有的雕塑看起来很有艺术价值,有的雕塑缺少艺术价值。用很直接的话说,就是值得与不值得欣赏的问题。

    这话听起来有点重,其实并不重,只是说的直白了点。现实中就是这样,有的雕塑可能处于名家之手,塑造入木,手法细腻,雕工精巧,具有符合社会和社会公众需要的艺术形态,自然受欢迎;有的雕塑也出于知名大家,但加工的不是很好,可能为寻求特别的缘故,缺少主流意识形态,即使花了工夫也未能起到想要的效果;有的雕塑一看就不专业,人物嫩头嫩脑,比例不协调,高大的人物形象一下子被矮化了许多,很好的素材不会组合,弄得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问及原因,有的地方解释说,是因为这个雕塑便宜,所以被选用了。这话让谁都可笑,不是吗?

    艺术的价值不是用货币来衡量的。为了便宜就选用了一个造型很差、制作粗糙的雕塑,而不考虑其意识形态,本来该省的钱,可能反而会变成一种浪费,不是这样吗?一个不被社会和社会公众接受的雕塑,自然会被淘汰,而淘汰的形式可能只有被拆除,这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这种浪费不仅仅是出资人的错,更重要的是雕塑创作者、加工制作人的错,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考虑雕塑的艺术形态问题,只考虑了雕塑带来的利益问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说,这个错的关键还是雕塑创作人和制作者。

    现在许多城市都成立了专门的雕塑管理部门,管什么、怎么管,应该是雕塑管理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我想,最起码的是要管雕塑的意识形态,管不好意识形态,劣质雕塑上街的问题肯定会出现,缺少意识价值的雕塑进入社会公众视野,肯定是一种必然。管意识形态又怎么管?起码的应该要把好审稿关、抓住制作关,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以上问题。对于管理部门是这样,那对艺术家来说,怎么培养意识形态,特别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主流意识形态,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学习锻炼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和提高。在这里,并不是说艺术家没有意识形态,不注重艺术价值,而是说应该注意主流意识形态培养,重视能够吸引社会公众欣赏的、能够给社会公众以艺术享受的附着在艺术身上的艺术价值。只要我们都注意了意识形态的培养,都重视了艺术价值的真正内涵,那么我们就不愁拿不出好的作品,不怕我们的作品没有公众欣赏,更不怕得不到回报了。

2009年7月23日于北京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