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的作品《中国标准》。
李春华正在进行创作。
前日,佛山雕塑家李春华接到了来自中国雕塑学会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江南广场展览雕塑委托制作合同”。
3月5日,他就要带着作品《中国标准》奔赴上海世博园区的江南广场,参加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国际雕塑艺术展,他的作品也是佛山的唯一入选者。记者昨日来到他位于顺德区陈村的工作室,他正埋头创作,为了参与世博会,他必须把作品重新打造成高2.5米,长4.5米,宽80厘米的规格。
文/记者廖银洁 图/记者陈枫
前日,记者在工作站近距离见到了这尊即将“启程”前往世博的雕塑《中国标准》。雕塑把西方的游标卡尺与中国的斗拱相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之妙。
作品:
中西合璧受认同
据他介绍,上海世博会的雕塑项目有四个:世博会出入口、世博轴、江南广场、沿江景观带,这四个项目在国际招标中分别被中国雕塑学会等四个团队夺得,其中,中国雕塑协会负责江南广场项目的策划。江南广场为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遗址的一部分,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将在那里举办一个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国际雕塑艺术展,展览以金属雕塑和抽象雕塑为主。中国雕塑学会在世界各地寻找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李春华的这件《中国标准》就有幸被“相中”,3月5日他将赴上海筹备参展事宜。
能够入选世博会,李春华将其归因于两个词——创意与概念。作品取名《中国标准》,也包含着李春华对中国发展的寄望。
创作:
无师自通曾被批
走进李春华位于顺德区陈村花卉世界的工作室,里面的展架上摆满了各种“另类”的雕塑作品,人体围成的“鸟巢”,身体部位拼成的“水立方”……创作出这些作品的李春华,原来全凭“无师自通”。“我也曾拿着作品向多位雕塑家请教,但总是一再碰壁。”李春华说。
这一切,在他遇见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后,峰回路转。他把《发现的雕塑系列》作品发给孙振华,得到了肯定回复,孙振华还专门为作品写了评论文章。文中写道:“李春华的雕塑是一种另类的雕塑,这是一种新的雕塑方式。”
著名雕塑家潘鹤在看了李春华的这系列作品也感叹,“初看雕塑,先是觉得很奇特,听作者介绍才知道是用‘英石’直接拼接而成,然后转化成青铜。用石头经过‘拼凑’也能成就出优美的雕塑造型,真是‘激死老师傅’”。
据悉,广东省此次共有三件雕塑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除了佛山的《中国标准》之外,还有深圳的两件作品入选。
谈到佛山现今的当代艺术发展氛围,李春华直言:“观念还太滞后。无可否认,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传统陶瓷工艺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他们需要传承,但另外一方面,传统艺术许多方面已经达到巅峰,如何创新是迫切问题。”
李春华从事的是景观建筑和环境雕塑设计创作工作,这让他对于佛山的城市景观建设尤为注意。“现在我们仅仅强调绿地佛山,但却忽略标志性的公共艺术景观。广佛地铁出入口门庭方案融入了剪纸元素,这很好。我们佛山的雕塑家、陶艺家、画家和书法家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融合中西方之美
《中国标准》把西方的游标卡尺与中国的斗拱相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之妙。在放大化的游标卡尺上,测量爪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构件——斗拱。李春华说:“斗拱是代表中国建筑审美和力学传递智慧的结晶,而卡尺是西方最精确的量度工具,也是世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将这两种元素进行融合,从而发现更深层的美感。”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