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佛山雕塑家李春华作品将树立在上海世界博览会

更新时间:2010-01-06 10:17:26 作者:储诚松 编辑:小路 浏览量:700

    《中国标准》源于中国自信

    去年7月,我市雕塑家李春华的雕塑作品《中国标准》经中国雕塑学会推荐,入选了上海世博会雕塑设计成果展。近日,他接到了来自中国雕塑学会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江南广场展览雕塑委托制作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他需要在今年3月初完成作品并交付展会方。 

    今年世博会雕塑设计成果展是一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交流平台,据悉,《中国标准》是广佛地区唯一件入选的雕塑作品,这是佛山当代艺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就。作者李春华供职于南海区政府部门,从事城市景观建设工作,他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当代雕塑艺术的创新与探索,而他对于佛山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一直尤为关注。

    《中国标准》体现时代关怀 

    李春华告诉记者,他的《中国标准》入选是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国际雕塑邀请展,也是广佛地区唯一一件入选的雕塑作品。

    据悉,上海世博会的雕塑项目有四个:世博会出入口、世博轴、江南广场、沿江景观带,这四个项目在国际招标中分别被中国雕塑学会、法国密特朗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澳州USP公司四个团队夺得,其中,中国雕塑协会负责江南广场项目的策划。据悉,江南广场为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遗址的一部分,根据中国雕塑学会的策划,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将在这里举办一个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国际雕塑艺术展。本次展览将以金属雕塑和抽象雕塑为主,展示上海独特的工业记忆,突出上海城市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广场是中国民族工业最有代表性的场所,“江南造船厂”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工业发展史,它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部发展过程。中国雕塑学会充分利用了这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在世界各地寻找与这个场地有着内在的历史关联的艺术作品,希望这些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联想。此次展览将展出一组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雕塑作品,作品大多与工业和工业化有关,它们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雕塑语言表现了工业化对人、城市生活、文化艺术的影响。从这些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历史步履和空间意象,可以让观众在今天搜寻关于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表达对于工业时代的历史想像。

    其中,李春华的《中国标准》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独到的关注视角被选入到此次展览。《中国标准》实际的基本原型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游标卡尺,不过是放大化的,而卡尺上的测量爪则变成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构件——斗拱。李春华表示,斗拱是代表中国建筑审美和力学传递智慧的结晶,而卡尺则是世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将这两种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和艺术加工,从而发现更深层之美。而至于为什么叫《中国标准》,李春华说:“这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大时代密切关联,是中国经济文化自信之后的必然,我们中国在经济文化及艺术上等方面也可以制定出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同的标准。”李春华把他的雕塑作品命名为《中国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对于时代的关怀。

    李春华在雕塑上的创新与探索 

    李春华主要从事景观建筑和环境雕塑的创作及设计工作。他注重研究传统营造法式、材料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李春华在雕塑方面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教育,而这正是他所庆幸的,因为这可以让他跳脱传统的藩篱,更加自由地思考、创作、创新,这令他的作品独具一格,并富于李春华的个性。

     走进李春华位于陈村花卉世界的工作室,里面的展架上摆满了他的雕塑作品,其中比较成熟的有《发现的雕塑系列》、《喀斯特景观系列》等。《发现的雕塑系列》的作品强调的是一种“发现之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在看过李春华《发现的雕塑系列》后指出,“李春华的雕塑是一种另类的雕塑,与通常的“雕”或“塑”的造型方式不一样,李春华雕塑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是被发现出来的。这是一种新的雕塑方式,我们看到了用这种新的方式定义雕塑的可能。”所谓发现,是发现一种天然无雕饰的形体,发现一种混成的、意象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形体;这种形体经过作者的拼接,组合,形成了新的造型,这种造型可以在作者的引导下,产生各种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李春华的另一个《喀斯特景观系列》的雕塑作品则是以中国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或文化现象为表现对象的,如黄帝、佛道、清朝皇帝、观音、毛泽东思想等。对于他的这个系列作品,中央美院邹跃进教授表示,“他的这批雕塑作品是从自然的角度,表现人类文化及其生成和变化的一种尝试。”“喀斯特”指的是一种自然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桂林山水,贵州的天然大地漏斗,云南的路南石林等。“在李春华的这个系列雕塑作品中,文化是被作为自然现象来理解和表达的,即文化像自然一样是天成而非人为的。”邹跃进说。《佛道》这件作品是李春华这个系列作品中尤为引人注意的一件,在老子形象的身上,不合逻辑地添加了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而风化了的佛教造像,这不禁让人想起外来佛教与本土道教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接受的过程,是对“佛道一家”的之中表现。

    关于李春华的雕塑意义,孙振华表示,“他努力在雕塑的创新尝试中,引进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和趣味,在雕塑创作中发现和开掘中华文化的民族根性,让雕塑的创作具有新的可能。”  

    佛山公共艺术有待提升

    “佛山的文化艺术积淀深厚,从业人员众多,可对这个时代的主流“当代艺术”的关注不多,佛山的当代艺术氛围远不及十几年前被人戏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这是李春华眼中佛山当代艺术的现状。作为佛山的艺术家,李春华十分关注佛山的当代艺术发展。被命名为“设计之都”的深圳这次展览有两件作品入选,深圳的当代艺术远走在了我们的前列。 

    李春华从事的是景观建筑和环境雕塑设计创作工作,这让他对于佛山的城市景观建设尤为注意。“现在我们强调绿地佛山是很好的事情,但只有一片片的绿地,忽略识别性的、标志性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公共艺术景观是美中不足的。公共艺术景观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的文化厚度和积淀、体现这个城市的精神价值追求。”李春华说。他以国外的城市建设为例指出,国外的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中都会设有专门的公共艺术资金,占到总额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而这部分钱就是专门用来搞景观雕塑的。在国内这方面,深圳走在了前列,据介绍,深圳规划局专门设立有公共艺术中心,从而让艺术家一早就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中。

    “公共艺术品是城市个性的体现,能够为城市增添光彩。”李春华强调。去年,广佛地铁出入口“门庭”方案最终敲定,方案很好地融入了佛山特色的剪纸元素。不过,在李春华看来这还不够,他表示“地铁出入口除了禅城和桂城两个式样的“小门庭”外,前面大大小小的城市开敞空间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作品来妆点,增加地铁出入口的标识性和景观性,我们佛山的雕塑家(包括陶艺家)、画家和书法家,甚至连作家和诗人都可以有很好的发挥。”他相信只要非常注重城乡绿化美化的市委市政府能给予大力支持,佛山的城市景观在标识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将能得到根本的提升。 

    艺术接受是一个熏陶的过程

    上海世界博览会雕塑设计成果展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雕塑家和国外最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李春华说:“在我看来,这回中国艺术家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形式创新等方面都像接力赛,每一棒都领先,整体地冲在了赛道的最前头。”在李春华看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雕塑家由学习模仿到积极探索,虽然少跑了一圈,可也不卑不亢地跟着上了路,甚至许多时候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当今世界艺术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增强,中国雕塑也进入了当代。”而对于当代艺术,李春华表示它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思想深度、时代关怀和艺术家个人特性。 

    《中国标准》是广佛地区唯一一件入选此次展览的作品,而单深圳就有两件入选。谈到佛山现今的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李春华李春华告诉记者:“冯少协离开佛山曾表示‘佛山的艺术包容性不够,比较保守,对新思想和新东西地接纳不够’,这话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佛山是千年陶都,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传统陶瓷工艺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是佛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佛山艺术给人印象就是“石湾公仔”的今天,非常缺乏‘会折腾’,‘敢冒尖’的艺术急先锋。当代艺术讲究的是观念和形式创新,不再停顿在传统技法和“功夫”的层面。”李春华感慨。传统艺术有他的价值所在,这主要体现在传承上。但另外一方面,传统艺术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巅峰,想要再去超越是很不容易的。

    艺术需要创新,尤其是当代艺术。去年举办的首届陶瓷艺术节上,著名雕塑家魏华展出的作品“马桶瀑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神经,挑战人们的视觉感观和心理感受。李春华无疑是十分欣赏这件作品的,虽然很另类,但是很好,这是当代艺术所需要的。“马桶瀑布”是艺术家对现有工业品的重新加工而焕发出的另一番别有意味的新意,在艺术之环下,传统观念中不雅的洁具也能演变成独特的美感。对于自己的这件作品,魏华表示:“‘马桶瀑布’暗合着创意改变生活的精神内核,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发挥到极致,期待作品能够成为这座城市的创意图腾。”而“马桶瀑布”的出现在人们当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赞也有弹,而这源于对作品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的不同理解。当代艺术的思想性往往与观众自身的修养相关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对此,魏华曾表示:“看不懂,没关系,艺术需要过程,需要艺术家们的智慧。艺术的接受是一个慢慢熏陶的过程。”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