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宾国主题馆提前“揭秘” 成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最大亮点———
法兰克福时间
本报自法兰克福报道 世上竟有如此山水:一张长约39米的宣纸,蜿蜒成“山”;1100个大型木活字,堆砌成“池”;池水约20平方米见方,不断有墨“滴”入水,由浓转淡;水墨交融时,一个个汉字浮现……这,便是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主题馆;它,以“中国”命名。2500平方米的中国主题馆,成就了本届书展上的最大亮点,也成就了中国出版印刷史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展示。
步入位于市中心的法兰克福展览馆,中国主题馆格外惹眼——远眺可见“纸山”,近观可“嗅”墨香,孔子、蔡伦、毕昇的雕像也“亲临现场”。在主题馆内挪步,一步一景,一步一个中国印刷出版史的“里程碑”:39米宣纸悬浮半空形成的“纸山”,寓意中国是纸张的发明国;在核心区“墨池”,一个个实木手刻的木活字,组合在一起,呈现的是《梦溪笔谈》和《农书》中关于活字印刷的记录……
2000多件展品,每一件都诉说着中国印刷史的厚重悠长:1979年甘肃敦煌出土的西汉麻纸,诞生于蔡伦发明较完善造纸术之前,西汉时期造纸术已具雏形;《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东都事略》的复制品,上书“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版”字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版权的声明;《梦溪笔谈》的复制品中,中国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工艺流程清晰可见……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代表中国最早版权萌芽的南宋印刷品,也见到了新中国第一本版权合作杂志《商业周刊》,见到了甲骨文,见到了从已故科学家王选关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设计手稿到互联网时代的“电纸书”。
主宾国主题馆,是书展组委会特为历届主宾国专门设立,这一2500平方米的独立区域,专门用以展示国家整体文化形象。2009年的中国主题馆,由奥地利籍华人设计师李继伟负责设计搭建,袁行霈、白钢等中国学人参与完成脚本。一块块展板,从西安半坡陶器符号即6000年前汉字的起源开始,记录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也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记录了造纸术的发明与外传;记录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三种基本形式: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也记录了1949年至今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之路。
据了解,法兰克福时间13日下午5时左右举办的主宾国开幕式、中国作家参与的各种文学阅读活动,现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表演,以及出版文化交流活动,都将在中国主题馆内举行。
相关新闻
本报专访主题馆设计师 李继伟数字解读“书山”
本报记者朱玲自法兰克福报道 中国主题馆内,悬浮于空的“书山”,像悬在现场的一个巨大“问号”——这一重约4.5吨、宽5至7米、长约39米、316平方米见方的“书山”,是怎么形成的?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夕,本报在主题馆内现场采访了忙碌中的设计师李继伟。
他告诉记者,“书山”主要用料是玻璃钢、宣纸、钢丝、金属桁架:雕塑模型用了60吨雕塑泥,约30吨石膏,上千平方米的木材;装置作品采用1.5吨德国产玻璃钢,4.5吨防火材料氢氧化铝等化学材料(德国),以及6000多张手工宣纸等。
据透露,“书山”艺术装置制作仅仅用了29天,今年7月20日至8月19日在上海完成制作后,全部包装用了两天半,于 8月22日运往德国。设计团队、项目工程管理、制作工人共230多人。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