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秦思源 培养亚太收藏家

更新时间:2009-07-02 09:15:1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编辑:janet 浏览量:336

    从2007年那个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盛大开幕式到今天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焦虑,从主持过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整整九年的洛伦佐·A.鲁道夫到有名的收藏家皮埃尔·于贝尔,“上海当代”(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这个曾经的“亚洲规格最高的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在2009年换成了年轻的英国面孔——秦思源。相比较京城“艺术北京”和“画廊博览会”的惨淡收场,秦思源坦言,“‘上海当代’的优势在于国际化程度比它们都要高。我们期待能有国内外80多家画廊参展。”针对中国收藏界,秦思源还有着一个颇有野心的计划——“亚太收藏家培养计划”。    

秦思源

  如果不与他面对面,当听者耳闻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道家语言解释为什么今年的“上海当代”发现项目中安排了Anton Vidokle、Mami Kataoka与汪建伟3位分策展人时,没有人会怀疑他的中国“土著”身份——他叫秦思源,是中英混血儿,他的外婆和姥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名人,虽然待到他出生时,姥姥凌叔华和姥爷陈西滢早已不再能对他的人生成长产生任何足以扭转方向的影响。也许是遗传缘故,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以及中国近现代史都有一定了解。英国式的优雅和中国式的狡黠同时在秦思源身上交替显现。

  京沪两地的往来,让秦思源对京沪艺术圈都比较了解,在他眼中北京艺术圈商业气氛不如上海艺术圈那么强。“北京人群芜杂,去过798艺术园区的人都知道,如没有人给出明确的指导会完全晕掉。北京杂,质量自然良莠不齐,1000个艺术家里面有100个好艺术家就不错了,上海100个艺术家里面可以找出40-50个不错的艺术家。扎实的艺术家就在上海待着了。”

  关于艺术界 

  并不排斥商业化模式

  2008年5月,秦思源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首席策展人的位置上离职,对此,秦思源表示,尤伦斯夫妇坚持把中国的收藏留在中国的初衷,使人们认为他们要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长期的、非营利性的美术馆,最初的计划也很庞大,但是,在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后没过一个月,尤伦斯夫妇就提出两年内,整个机构要收支持平,甚至有600万欧元的收入,这完全有悖于当初的一系列计划和初衷,也正是由于这个转变,秦思源选择了离开尤伦斯。

  但这并不意味着秦思源排斥商业化模式的操作,“做任何事都要有清晰的专业性区分。美术馆至少五年要全部支持,两年,就要求我们不花一分钱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做每件事的任何目的都要说怎么才能从这件事上拿到钱,这么做是不可能专业的。美术馆有美术馆的模式,商业有商业的模式。而画廊就是商业的,好的画廊拥有好的收藏家,不管艺术品标出的价格贵或者便宜,画廊的目的就是赚钱。”秦思源强调,自己完全不反对商业,还很支持商业,英国血统中带来的一板一眼的认真在此显现无疑,“如果你是个写评论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界就是要通过学术给予的认知度给之以价值和认可,没有市场就没有艺术界。”

  秦思源为很多家艺术杂志撰写评论文章,他认为,学术展览与商业展览的区分并不仅仅在于展览举办的地点是不是在学术机构或者在某个商业画廊,有时候,商业性质的展览学术评价却非常高。以威尼斯双年展和巴塞尔博览会为例,秦思源觉得:“今年在巴塞尔最过瘾。很多参展画廊觉得经济危机到现在就快见底了,要拿出好东西,重量级的东西。尽管是商业博览会,学术质量却非常之高。”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秦思源却坦承自己没有去,不敢去,“我主要问了在威尼斯遇到的很多人,却没有人说好,如果我看了,我也得跟着骂。”

  关于“上海当代” 

  今年将是观察期

  受命于经济危机的危难期间,作为本届“上海当代”的艺术总监,肩负的压力与责任自然与往年迥异,对于这一点,秦思源并不回避:“今年的情况较往年更困难,报名的画廊少,国外市场对中国持怀疑态度,市场的泡沫和炒作让国外许多画廊搞不清真假,也不知深浅,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大家都非常谨慎。有一家大画廊对我说:‘我今年实在不相信中国市场。’今年将是个观察期,而明年有世博会,会吸引更多人来上海,压力会小些。”

  中西方结合的背景也是秦思源较前两届来自欧洲的总监的优势所在。相对于能够带来大量国外藏家的洛伦佐·A.鲁道夫和皮埃尔·于贝尔,秦思源自己也承认,“他们一直与画廊合作,我的关系一定没有他们那么多。”但是,前两届上海当代艺术展的很多藏家从国外来,他们参加“上海当代”普遍心理都是好奇,而好奇心并不能驱使他们每年都飞往中国参加艺术博览会,每年来中国参加博览会的多是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的收藏家。“第一届主持人邀请来的那些西方欧美收藏家,来买的都是西方人的艺术作品,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也不是真正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有兴趣,第二次,就不来了。”认识和创造环境成为秦思源此番主持“上海当代”的重点,今年启动的“亚太收藏家培养计划”便是针对中国市场收藏家的。中国是全亚洲最有潜力的市场,拥有财富的人群数量在亚洲排名第一,但艺术收藏的专业水平之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的潜在的收藏家不知道怎么收藏艺术,“收藏家计划”包括有单独的艺术鉴赏会、模拟拍卖会以及让部分收藏家去美国或英国,与那里的大藏家交谈,同时与画廊认识,看他们的艺术家,看他们的收藏规模。计划中还有去泰特美术馆、MoMA参观,了解艺术史,一年的艺术史课程,“人数少就采取一对一的规模,人数多一点的去博览会。费用由一定的机构出。”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