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览报道>正文

两大艺术展纪念5·12 废墟下的记忆不被忘却(图)

更新时间:2009-05-14 09:00:05 来源:北京文网 作者:戴超 编辑:janet 浏览量:263


“废墟·青春记忆”现场展出的北川中学学生日记

    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两场艺术展“废墟·青春记忆”和“为了忘却的记忆——四川力量”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同时在798艺术区开幕。一边是从北川中学废墟中搜寻到的1058张学生大头贴,以及30多本写满未来憧憬和生活感悟的日记、纪念册等实物首次亮相;一边展出了四川艺术家专门创作的20余油画、雕塑、建筑作品。尽管形式不同,艺术家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相同的主题,让废墟下的记忆不被忘却。

  现场

  512张大头贴拼成红色残墙

  在798艺术区尚尊画廊展出的“废墟·青春记忆”以1000多张大头贴与30多本笔记、日记与多媒体影像的结合,将地震中遇难的北川中学学生们的青春记忆与我们的融合在一起。走进画廊的每一个人,都立即被矗立其中的高大红色残墙所震撼,这上面布满了北川中学孩子们的大头贴,鲜活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与身后的残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头贴上的孩子有多少埋在了废墟下,多少幸存下来没有人知道”,策展人之一的梁秦勇表示,“我们把大头贴处理成一面残墙,是仿照地震中的断裂的墙,这面墙上的大头贴我们特意选择了512这样一个数字。”

  此外,30多本学生日记被摆放在课桌上,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烦恼,学习感悟,未来憧憬等。参观者也可以将自己的青春记忆或是纪念祝福的话语写在卡片上,投入到展览现场的“记忆柱”之中,展览结束后,这些记忆碎片将被埋放到北川中学废墟对面的高山上,陪伴废墟下的孩子们。据悉,在整个巡展结束后,所有日记本和大头贴将会转赠给北川中学博物馆。

  选择以实物为素材进行展览,策展人刘畅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废墟下不只有逝去的生命,还有每一个孩子最珍贵的青春记忆。现场还将循环播放刘畅和伙伴们拍摄的15分钟纪录短片。


参观者在作品前默哀

  独特方式展现“四川力量”

  而在大象艺术空间举行的“为了忘却的记忆——四川力量”展,则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子们希望用艺术展览的独特方式呼唤更多的人来持续关注灾区的重建工作。展览以油画、雕塑、建筑、国画等艺术形式为媒介,并提供涂鸦板,让每一个参观者都加入到活动中来。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中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四川人,他们和还在重建家园并经历过那场噩梦的兄弟姊妹一样感同身受。“我怀着赤子之心创作了作品,可以说是将爱心凝结在了艺术作品里,希望通过艺术品表达出我的真诚与祝福。”一位川籍参展艺术家对记者说。

  人物

  梁秦勇:青春记忆最珍贵

  记者:是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展览的?

  梁秦勇:我和搭档刘畅在地震发生之后一个月去到北川拍摄纪录片,在那断断续续拍摄持续了一年。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展览,都是我们在北川中学的废墟里找到的学生日记还有大头贴。当时北川中学的宿舍楼还是完好的,我们去时,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衣物,以及他们认为珍贵的东西带走了,散落一地的全是日记和大头贴,在我们看来,这些孩子们的青春的记录是最珍贵的。

  记者:展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梁秦勇:当时刘畅翻阅了这些日记和大头贴,仿佛看到了废墟上无数年轻的面孔和他们曾经在这里的青春时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开始在内心流动。然后他就说我们选择一个时间做一个展览吧。我们把这些青春时期的文字、包括影像、大头贴收集起来,当时没有人做这个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些大头贴和日记的力量和感动,唤起我们对于青春美好的记忆。

  记者:用实物展品,更有冲击力?

  梁秦勇:对,日记里的文字带给我们很多思索,而大头贴则很直观的把一张张很清晰的脸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记忆柱

  记者:为什么在现场摆放“记忆柱”?

  梁秦勇:我们想让参观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把青春记忆写在记忆碎片上,然后投入到“记忆柱”,包括在网上我们也收集了很多,把他们打印出来,放在一起,巡展结束那天,我们会把“记忆柱”拉到北川中学废墟对面的一座高山上,那里能够俯视整个北川中学遗址,我们会把水泥灌入到“记忆柱”之中,形成一个结实牢固的柱体,埋葬在高山上,成为一份真正永恒的记忆。

  记者:为什么这么做?

  梁秦勇:这么做有两个意义,一是让我们的记忆永远陪伴北川中学废墟下遇难师生。再就是一种尊重,更好地对记忆的回味,而且是千千万万的人写下的话语融汇在在一起,更有力量。

  记者:巡展什么时候结束?

  梁秦勇:北京之后下一站放在成都,资金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全国巡展。我们做这样一个纯公益性质的展览,目前所有的费用都是我和刘畅自己出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力量来参与。巡展最后将会在2010的12月结束,那时正好是北川中学新校址启用之时。

  高士淯: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开创新的未来

  “为了忘却的记忆——四川力量”展览的策划人高士淯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她表示,举行这次展览的初衷是她意识到地震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新闻热度的退去而减弱,于是决定用艺术展览的独特方式呼唤更多的人来持续关注灾区的重建工作。“我们年轻学子以爱心和责任感举办这个公益展,用行动奉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此时此刻,我们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开创新的未来。”

  “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这样的渴望,希望灾区的明天更美好,期望每一个失去家园的人可以重拾幸福,希望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得到爱护得到关怀健康的成长。我相信艺术可以让灾区更美丽。”

    艺术展信息

  展览主题:废墟?青春记忆

  展览时间:5月12日至5月17日

  展览地点:798艺术区尚尊画廊

  展览主题:“为了忘却的记忆——四川力量”纪念展

  展览时间:5月12日至5月29日

  展览地点:大象艺术空间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