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渡江"总前委"雕塑亮相

更新时间:2009-04-21 09:30:39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边茜 吴俊 编辑:sains 浏览量:409

 

市民在观赏五前委雕塑。吴俊 摄 

    

雕塑的原型照片。

    吴为山为邓小平定下“手插口袋”造型 

    渡江战役总前委五人雕塑群像竖立在南京渡江纪念馆新馆广场前。五人雕塑用青铜铸造,高为2.3米,雕塑立在80厘米高的平台上。五人雕塑从左至右依次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粟裕手拿望远镜,邓小平手插裤袋,刘伯承表情泰若,眼神里流露出胜利的喜悦,陈毅手拿怀表,谭震林双手握拳,每人神态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记者了解到,这组苍劲有力的雕塑出自我国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之手。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南大,吴为山院长特地抽出时间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创作灵感和过程。

    吴为山介绍,因为五前委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千千万万解放军的缩影,所以怎么去排序和刻画曾让他犯难过。于是找到一些珍贵的资料,其中包括第二、第三野战军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前线的合影(小照),于是以此作为创作中人物的排布站序。

    细心人可以发现,邓小平的雕塑形象和原照片区别最明显:小平的双手在雕塑上插进了口袋。就此变化,吴为山院长称,历史照片是生活,不是艺术,所以人物塑造又不能照搬照片,为克服脸谱化并分别塑造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他分别进行精心定位并做出不同的动态设计。

    他称,小平同志深受大家熟悉和爱戴,他在照片中动作是双手握在腹前。有人提议就按照这样的造型还原历史,但他还是感到这样的造型不能充分反映小平同志机智果敢和始终自信的一面。随后,吴为山院长翻阅邓小平不同时期的若干照片中,发现小平喜欢将双手插入口袋,最后就选定这种造型,而这样的细节正是反映出小平睿智的精神状态。

    陈毅在雕塑中身着大衣,一手叉腰一手拿怀表。吴为山院长称,陈毅是一位儒将,雕塑中陈毅拿怀表,体现他既有着诗人气质,同时面对战役胸有成竹。陈毅是留学归来,习惯穿大衣。这里出现他穿着充满褶皱感的军大衣,不仅反映当时战斗的艰苦,更让雕塑从背后看,军大衣犹如5个人身后的铜墙铁壁,也把五人铮铮铁骨烘托了出来。在雕塑中,刘伯承两手背后,体现出身为总指挥的他雍容大度,稳操胜券,运筹帷幄。粟裕,微侧身体,手拿望远镜,展现了他的勇猛。谭震林,双手握拳简单下垂,也是他忠诚、实干、质朴的军事家的写照。

    昨天雕塑竖立起来后,有市民感觉塑像比例较小,似乎缺少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对于市民的疑惑,吴为山院长称,雕塑选择2.3米的高度,之所以不选择更大比例做雕塑,是让市民不需要仰视看伟人,你可以在伟人身边,安静地瞻仰。   

    吴院长解释到,看总前委五人雕塑,2.3米的高度在一个广场是略显小了,但在这组雕塑的背后,是大型雕塑“千帆竞渡”,雕塑群在这组雕塑后,你近观五前委像,就会觉得伟人就在你的身边,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亲近感和亲和力。而且从艺术角度来说,五前委雕塑和桅杆也始终在做对比,正好形成一个合适的比例以及抽象与具象的对比。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