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香港国际雕塑营西九作展场

更新时间:2009-03-16 09:20:37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洪捷 编辑:ivan 浏览量:158

在海边的帐篷下,雕塑家们正努力地创作。

 

  站在西九龙文化区的海边,面对著对岸国金、会展等建筑物的无敌海景,香港市民会梦想些什么?华丽豪宅?地产商又会梦想些什么?依然是华丽豪宅?十四位艺术家却一于懒理,他们搭起帐篷,运来石头、木头,卷起衣袖拿著挫刀、锤仔,甚至重型切割机械,在这海边又打又敲又锤,聚精会神地雕塑出他们为香港而创作的艺术品。

  城市绿洲 海市蜃楼

  香港首次举行的「城市绿洲.海市蜃楼:2009香港国际雕塑创作营」,邀请十四位来自内地、海外及本港的雕塑家昨日起至三月二十二日,这十天内于西九龙海滨长廊,运用大理石、木材及其它物料,每天都在现场创作雕塑作品。虽然他们正在创作,但欢迎市民在过程中参观、提问,与艺术家攀谈及了解创作心得,如果你有耐性,可以在现场逗留十天,看看雕塑是怎样制成的。

  香港雕塑学会副会长戴尚诚介绍说,这些作品以「城市绿洲.海市蜃楼」为题,原因是西九龙文化区是城市中一片绿油油的地方,面对的全海景又给人疑幻疑真的印象,另一层意思,是寓意将来,西九龙文化区亦会是城市生活的一片绿洲。戴尚诚表示,国际雕塑创作营,是艺术界四大公开活动的形式之一,其它三项是双年展、艺术博览及艺术家驻场计划,香港只欠国际雕塑创造营未举行过。这次邀请的雕塑家包括戴安明(捷克)、塔皮瓦.查坡(津巴布韦)、万力.简德萨(泰国)、林序毅(新加坡)、万森.契斯堤(孟加拉)、罗斯麦(美国)、蔡耀丞(台湾)、杨小桦(广州)、沈允庆(成都)、陈国文(香港)、黎日晃(香港)、梁耀华(香港)、戴日群(香港)、及张志平(香港)。

  传媒跟著戴尚诚来到雕塑家们正在如火如荼创作的帐篷,他们有些刚刚开始锯木开石,有些则初见成形,孟加拉的万森.契斯堤正在吃力的使用大型电锯,他要雕出一对融入化石中的男女;来自泰国的万力.简德萨则会将木材这种较坚实的质料,转化成很柔韧的感觉,以表达他对佛法的追求;新加坡的林序毅则会为西九龙文化区雕塑一位守护神,守护著西九的文化艺术发展;香港的梁耀华则会雕刻他擅长的苹果。

  木雕石刻 各有千秋

  现场有四位石雕艺术家,而正在雕石的现场,实在是尘土飞扬,本港石雕艺术家黎日晃招呼传媒时停下手来,他慨叹地说:「打石是最辛苦的,比木刻更难。」这次他的作品,以两个英文字「H」形为主,他说,两个「H」似是事物的两极,现在人们总是走在事情的两极,而他的两极是香港(Hong Kong)及和谐(Harmony),两个「H」的中间会有一块红色的岩石,代表一颗热切之心,将矛盾化为尊重。问黎日晃,一边创作,还要应酬参观者的提问,会否影响创作进程?他不假思索地说:「不会!这个创作营会提高地方的文化气息,例如早前我到意大利参加一个创作营,当地还发展成旅游项目,在创作营举行期间,人们来看艺术家创作,购买艺术品,品尝美食美酒。另外,过程中也可发展艺术教育,平日想学生们来我们的工作室是很难的,但这次则不必再等他们来工作室。」

  戴尚诚补充说,大会安排了在周末期间,邀请学生们到现场参观及参加工作坊,现时已有七百人参加,比原先的预定人数多出了一百人。黎日晃又向记者们表示,这次大会提供每位参加创作营的雕塑家每人六千元生活及工具补贴,完成的作品便会交给大会。戴尚诚表示,艺术家的完成作品,将会安排运往不同的学校巡展,让师生们接触到艺术品由创作到展出的整个过程。黎日晃坦言如果艺术家们将作品卖给艺术馆,可能要收二十至三十万元。

  创作过程 一览无遗

  记者来到捷克雕塑家戴安明的创作空间,他热心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别以为他来自西方,他却要雕一条龙,因为龙是代表中国,而九龙亦是龙,他希望能雕成九条龙,而西九龙这条是第一条龙。他告诉记者,本来要雕五尺高的龙,可惜物料太重,大会运送的器材有所限制。戴安明说:「我选择了柚木,其质地极佳,用刀一刻下去已呈现出光滑的表面,不用辛苦打磨,如果髹上一层釉,更加漂亮,我会在雕好的作品上髹上色彩及金箔。」

  来港居住了两年,娶了一位香港女孩,戴安明直言香港人太过忙碌,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较空乏,他希望如果香港人能懂得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就更好了。这次参加创作营,他很开心地说:「我的作品原本就是为公众而创作的,当然也爱展示由头到尾的创作过程,与大家谈谈心得。」现时,戴安明的作品已在二十五个国家四十五个地方(包括香港)的公众地方展示,而他的目标,则是自己的雕塑,能在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展示,可见,他要继续努力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