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爱玉、懂玉、琢玉……于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玉器市场。简单地说,“市 ”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商品交易的场所。拿苏州来说,形成一定规模的玉器市场,一是相王弄,二是光福,其次才是园外苑、观前艺术品市场。如今又多了园林路和工人文化宫玉器城。
市场的规律是供需的变化,而玉器市场的变化更令人莫测。有人曾把玉器比喻“疯狂的石头”,事实确实如此。特别在2007年,那股疯狂劲令人咋舌,曾经千把元的玉器一下子涨到了上万元。玉器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论玉、佩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更没有永远的高潮。继2008年后,玉器的宝座开始动摇了,相对往年好年景,出现大幅萎缩,2008年春拍,各家拍卖公司玉器拍卖成绩大致在50-68%上下。尤其金融危机到来后,一般只能维持在30-42%的实际拍卖成交交割均值上。如今,琢玉的、买玉的,以及拍卖行的都彷徨在十字路口,姑苏玉器市场09年将如何?
笔者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从财富论的角度看,玉器具有千年财富保值效应。玉器不是虚拟的货币,无论从和田玉属稀缺资源,还是玉文化深深烙印在华人的吉祥意识中;玉佩都比其他艺术品宜于带在身边,给人一种富贵吉祥的安慰。所以,只要市场调节好,买卖双方定位好,玉器应该比其他门类收藏品,早先走出低谷。
话虽这么说,市场有买卖双方组成,具体操作应该从两方面来剖析分解。首先从卖方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者之间的竞争更复杂,不仅包含产品、价格间的竞争,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等全方位的竞争。因此,琢玉卖方者应做好以下几点:
1、树立名牌效应,在玉雕艺术上狠下功夫。一件玉器的好坏在于玉质、工艺。而工艺表现在造型、纹饰、线条等等。苏州出了个蒋喜与杨曦两位玉雕大师,“美石坊”与“南石工作室”成了品牌。平心而论,如他俩这样的玉雕高手苏州也有,但大多数玉雕师在艺术上欠缺一点火候,用行话来说,少了一口气。所以,想在玉器市场上有所建树,必须精工细琢,在艺术上做文章,搞出自己的特色,千万不能有那种“我的作品终归卖不出好价钱”的想法。
2、不称王,不称霸,团结一致打出姑苏名牌。自古以来,苏州琢玉名扬四海。如今,在全国玉雕地位上,苏州整体有所下降,更不如扬州、上海等。究其原因,每个玉雕家八仙过海,各走各的路,甚至出现拉山头,搞帮派,抵毁他人现象。希望这种折腾少一些,多开展学术交流,多举办精品玉器展览、拍卖,共同弘扬苏州玉雕传统文化,把姑苏玉雕名牌做好,做强,做大。
3、密切掌握市场信息,求生存与发展。任何企业的营销活动都离不开市场信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及复杂化。每个玉雕工作室都要开拓创新,针对客户需要调整产品设计,不要墨守成规,老在那些明清玉器上打转圈。例如,在奥运“金镶玉”奖牌的带动下,“金镶玉”首饰成为今夏女性时尚的新宠。玉雕者不妨在这方面多动点子,引领当今首饰新潮流。
4、多宣传,降价位,拉动对玉器的内需。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人们总认为黄金保值,所以引起春节黄金抢购热潮。殊不知,玉器更无价,更能保值增值。所以,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揭开玉文化神秘面纱,让大众百姓对玉器象黄金一样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作为市场卖方来讲,不以暴利崭客,货真价实,满足各层次客户需求。
接着,笔者谈谈对玉器市场买方的几条中肯建议:
1、免入购玉误区,重表不重里,单论白为贵。近年来,玉器藏家与收藏爱好者的鉴赏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有为数不少者在市场上选购玉器时人云亦云,进入误区。一是不能辨别新疆和田仔料,只好凭借皮张来肯定是否,最终堕入盲目,沉迷于皮张,反而忽视了玉质本身,而且往往上假皮子的当。二是仅凭玉器白度选购,忽视了其它几项指标,如油性、硬度、韧性等。所以,真正的藏家都知道,一件好的玉器不仅色度白,而且还得滋润,无玉花,无绺裂等毛病。
2、购玉宜买名家精品,寻觅潜力藏品。名家雕琢的玉器价格上虽然贵了许多,但它的艺术含金量也必定很高。所以,买贵不买濫,结果不会貶值。前几年,有位金先生看中名家一件玉摆件,要价八万,当时嫌贵放弃了,而今这件玉器至少值20万,他懊悔不已。对于精明的玩家来说,选购潜力藏品是最好的上策。因为价格不高,而且艺术水准不比名家差多少,只是因为玉雕师尚未成名而已。这需要藏家用一双慧眼去市场寻觅。
3、危机带来购玉生机,玩的是品味与意境。相对来说,金融危机使玉价下跌,使玉雕家的作品更讲究艺术,此时是你下手的极好时机,化交行价的钱就能买到中意的藏品。有一点要明白,玉器永远无法对比,玩玉者不要攀比,只要自已喜欢的,能够带来身心愉悦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追求“高尖端”作品。需要的是对中国的玉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乐在玉中。
总之,买卖双方是一对矛盾,玉雕者要创造优质和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产品,而爱好者的选购决定着每个玉器生产者的命运。相信,在双方“调节器”的作用下,姑苏玉器市场前景一定美好!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