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兰香,生于1945年,北京人。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北京料器”第六代传人,享受市政府专家津贴,是中国目前惟一获得大师称号的料器艺术家,使北京料器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重新焕发出艺术光彩,现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料器,古称“琉璃”,是在中国传统琉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北京料器作为京城八大工艺之一,被誉为“火中的雕塑”,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料器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但辉煌了20多年后,却走向了衰落。如今处境岌岌可危,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拯救。
“我不知道10年或20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料器大师邢兰香对记者说。1月22日,在京城百工坊见到邢兰香的时候,她正忙碌着制作一批仿红珊瑚的料器牛,春节庙会展出。邢兰香兴致勃勃地演示了料器制作技艺。但谈到料器的未来,她很担忧,听说最近有几家原料厂关门了,她更忧心忡忡。
曾经辉煌20余年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北京料器厂最辉煌的时候,产品大都出口国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许多国家。“最辉煌的时候,订单都接不过来,我们厂有800人,外面还有3000多商户帮着加工。”回忆起在北京料器厂的那些年,邢兰香显得很兴奋。如今,邢兰香作为中国惟一的一位料器大师、北京料器第六代传人入驻京城百工坊,一家四口人经营着十来平方米的工作室。
北京料器厂成立于1960年,在成立初期,汇集了北京当时著名的老艺人陈德海、胡瑞成、田文元等。这些老艺人各有各的绝活,如陈德海20岁时便以“料器活儿精细”在京城料器行崭露头角;胡瑞成以制作气宇轩昂的“八骏图”著称;田文元是“蒋家门”高徒,善做鸟兽,尤以制作料器珊瑚龙为特长。
邢兰香于1962年进入北京料器厂,经3年严格学习后出徒。1976年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深造后,又回到了北京料器厂,在陈德海、田文元等名师的精心指导下,她掌握了精湛的制作工艺,并形成了自己造型新颖、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的艺术风格,制作的一些精美产品,被当做国礼送给外国首相。
不正当竞争使一个行业走向衰落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料器厂原有的计划经济弊端显露。1992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原来工贸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格局被打破,料器厂不但要生产,还要自己去找销路。原先替料器厂做外加工的3000多商户和小型企业,也成了竞争对象。“在价格、原材料等方面的不正当竞争,使料器厂的销售成为问题,最终走向了倒闭。”
随着北京料器厂的倒闭,北京料器制作的关键技术即原料配制,也随之失落。老艺人陈德海曾用料器材料仿制“唐三彩”、“青铜器”等文物,用料配方及加工工艺现不为人知。“古月轩”外画料器,现世面上很难见到。早期料器行的精品逐渐被人遗忘。随着北京料器厂的倒闭,原来的老艺人所剩无几,且都不再从事料器制作。邢兰香是料器行业集传统手工艺设计、制作技艺于一身的惟一大师。
未来让人担忧
在2003年,京城百工坊成立的时候,邢兰香放弃了在美国公司的优厚待遇,入驻百工坊,跟丈夫刘长河和两个儿子,一起担负起北京料器的制作和传承。但北京料器面临技艺失传的危险。
首先,传承后继乏人。现在邢兰香的两个儿子跟着父母制作料器,但是儿子也老了之后呢?邢兰香也想过去办培训班,传授大批学员,但料器技艺需长期实践才能掌握真谛,“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不能真正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邢兰香说。
其次,原料是一大问题。原先在北京料器厂的时候,有专门的配料车间、专门的“化料”师傅,这些人都是研究了一辈子化工,经验充足。现在邢兰香用料是从通县农民手中购买,原料质量和品种有时很难达到她的要求。
邢兰香听说有几家原料厂因亏损倒闭,很为忧心,因为料器市场萎缩,产品卖不上价,很多人退出该行业。“一旦原料断货,我就没法做了。”这是邢兰香不愿想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