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画家画瓷背后的故事(图)

更新时间:2009-01-13 10:14:0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吴国才 编辑:janet 浏览量:361

 

 彭先诚 丽人行诗意图 釉下彩瓷瓶 成交价:12.73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江宏伟 留得残荷听雨声 釉上彩瓷瓶 成交价:15.27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范曾 老子演义青花画缸 成交价:134.4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王镛 书法青花金钟瓶 成交价:6.72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范曾 书"惠风和畅"青花盘 成交价:8.96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徐乐乐 陆羽品茶图 成交价:12.47 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今年的秋拍上,嘉德的现当代陶艺专场表现让人称赞。然而记者发现,在这个专场中,一些作品的作者,并非纯粹的陶艺家或工艺美术大师,而是在书画界享有名气的书画家。这场拍卖中,彭先诚、江宏伟、徐乐乐、龙瑞的瓷画作品成交价全部高于估价;无独有偶,北京荣宝此次秋拍更是推出了“中国书画一暨画家画瓷”专场,其中有30件画家画瓷让人耳目一新,在拍品分类上,瓷器和书画放在了同一个专场。结果,这30件画家画瓷有28件成交,成交总额达350余万元。著名国画家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估价80至120万元,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另一件他的“神猿青花抱月瓶”拍出33.6万元,同样超出了拍前估价。除了范曾之外,其余书画家如王镛、龙瑞、彭先诚、方骏、朱新建、朱道平、江宏伟、徐乐乐、霍春阳、邓林、韩羽、张桂铭的瓷画作品都悉数成交。据记者了解,对于这场画家画瓷专拍的成功,部分市场人士感到好奇,书画名家的专长应在书画领域,但他们的瓷画作品缘何受到市场青睐,艺术价值是否有所保证,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和书画家相比,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画家画瓷是否力不从心

  画家在宣纸上作画,那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当宣纸换成了瓷瓶,平面转向了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书画家而言,无疑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门类。有人说他们画瓷是门外汉,当然不排除有些书画家在瓷器上作画纯属娱乐,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但凡在市场上的一定范围内被认可的画家画瓷,可以说他们的造诣,在瓷画领域的探索已不是在“玩玩而已”的层面了。据嘉德拍卖瓷器工艺品部经理陈林林介绍,现在书画家画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来买瓶子、画瓶子的阶段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他们现在逐步地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当中,这样书画家在瓷器上绘画就不是单纯的绘画移植,严格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在做一件雕塑。艺术家转换载体最大的难点就是技术,但技术是可以传承的,而艺术是靠先天和后天合成的,具备了艺术这样的真功夫,才能在转换载体时同样有丰富的内涵。

  画家李延声十几年前在景德镇绘制了一批瓷画作品,而这批作品在近期山东淄博举办的个展上反响良好。他说,书画家进行瓷画创作,主要目的是作为艺术探索。由于李延声对青花的偏爱,他多是进行青花瓷创作,在青花瓷上开创了晕墨效果。纯正的中国水墨画和传统的青花瓷相结合在他看来更能体现中国的独特性。他认为,青花的颜色是宇宙色,单色的美和水墨的美有异曲同工之处,青花的颜色变化和水墨一样,都是单纯中的变化。李延声在介绍他的瓷画创作时说,“相比较,瓷画难。瓷画不仅需要画好,还需要烧好,画家画完是一个感觉,烧完又是一个感觉。为了达到烧成后理想的效果,需要大量的实践,总结经验。”
 
  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画瓷走上拍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陶瓷绘画,这就证明了陶瓷绘画的乐趣所在。陈林林介绍说,“瓷画作品和书画作品相比,有人做也有天成,它的趣味也就在这个地方。这种趣味天成带来的快感和冲击力在一瞬间我想是大于在宣纸上绘画所带来的感触的。”

  书画家、工艺大师,各有千秋

  画家画瓷长期以来在圈内有所争议,根据以往资料显示,不乏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之间互相攻击。工艺美术大师认为书画家画瓷根本不懂陶瓷语言,而书画家又认为工艺美术大师根本不知道创新和创意。其实事实很明显,书画家画瓷和工艺美术大师制瓷各有擅长的一面,同样由于载体的不同各自也有所欠缺。陈林林介绍,陶艺家制瓷和书画家画瓷都是艺术创作,但是在理念上有一些区别,在技术的层面上各有不同。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们在陶瓷的运用上、掌握上,特别是技术的把握上更纯熟,他们在技术上普遍胜于书画家。画家参与陶瓷艺术,有他们先天的条件,唯独不能施展开的原因是技术条件的局限,让书画家从事技术会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一定困难,这需要一个过程。另外,陶工也需要从各大产瓷区走出来,到各地艺术创作比较集中的地方,然后和艺术家携手来完成作品,因为现在更注重的是创作思想、理念和人们对审美的认识、把握。
 
  荣宝拍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瓷器上作画和在纸面上作画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特别是瓷器是圆的,在绘画中要注重绘画的连续性和它的立体表现,因为每个面看着都要漂亮。因此,在绘画构图上和装饰效果上,要有一些新的构思才行,这对画家来讲也是一个难点。在以前,我们知道所有的瓷器都是由画匠、画工画的,不是由画家画的。那么画工、画匠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模式化、程式化,一辈子就这么画,很少有创意和创新。画家就不同了,画家在瓷器上画,他就把他的创意和创新直接带到瓷器作品上来。“画家画瓷”开中国瓷器艺术的新风气,展现了中国瓷器艺术品的魅力。在提升瓷器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同时,对于画家也是一种很有难度的挑战。瓷艺画不同于平面创作,它十分强调追求立体感,因此,画家需要进行大胆创造,多次尝试,以求得瓷艺画与瓷器的完美结合。李延声也说到,书画家比较有创意,而陶艺家本身是单独地在陶瓷语言上寻找灵感。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它的特长和局限性,要做的是把他们各自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丹鹿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刚长期以来处在艺术品推广的第一线,其中包括对画家画瓷的市场销售。他认为,艺术家画瓷有他的艺术性,工艺美术师画瓷工艺味比较浓。国画家的缺点是他对火候、颜色深浅的掌握有个磨合期,有些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认为国画家对瓷画的颜色把握不好,但这是一个片面的问题。国画家在瓷瓶上构图没有工艺美术大师严谨,主要是画得少,所以他们的瓷板作品一般比瓷瓶作品要好。对画家的难度在于他的成品率不是那么高,有些画家也不具备设计器形方面的特长。现在书画家参与陶瓷绘画,涉及到相关艺术门类,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情趣,而瓷器也因为国画家的介入又前进了一步,不仅仅限于工艺美术大师了。

    画家画瓷 市场前景向好

  画家画瓷虽然已经进入了拍卖市场,也逐渐获得认可,但据记者了解,仍有很多藏家热衷于购藏名家的书画作品,而对该名家的瓷画作品不屑一顾,认为画家搞起画瓷,那是“门外汉”。对此,陈林林认为,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书画有良好的市场,大家都比较认同,关键它有市场标准,而画家画瓷刚刚进入市场,它还没有一个市场标准,比方说价格的判断、流通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大家往往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市场因素,并没有完全把它当作一个艺术,或者未来潜在的价值还有一个预估上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市场的认同。现在买家更认可陶艺家的传统的陶瓷作品,有一些买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认同品牌、传统产区。收藏陶瓷的年龄层和收藏当代艺术的年龄层不一样,买传统陶瓷的年龄偏大,买当代的相对来说年轻一点,它更符合每个年龄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从这次荣宝秋拍结果来看,画家画瓷市场反响不错,成交状况也比较令人满意,说明画家画瓷已经得到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未来的投资空间值得期待,但未来市场的走向,与画家画瓷的创意构图以及制作时候的烧瓷技艺不能分开,并不是随便一个书画家在瓷器上涂上两笔就具备收藏价值。陈林林认为,收藏画家画瓷首先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这个艺术家是不是业内公认的,是不是能进入够水准的平台,然后再考虑他创作的作品是不是有陶瓷语言或者工艺,包括在对器形的选择上、参与上是不是做到了和谐,每个环节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艺术家本身不够优秀,他在另一个载体上创作也不会出一个好的作品。书画家在陶瓷艺术的参与上、创作上有一个实践过程。通过实践过程,在载体的创作上达到一定的纯熟度,他的作品才有资格被收藏。书画家的书画作品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不代表在陶瓷上就能创造出好作品。
 
  孙刚也表示看好画家画瓷的市场前景,多年的艺术品推广销售经验同时也使他体会到,中国艺术家缺乏和他主艺术门类相关的衍生品。书画家画瓷作为书画家的另一个艺术探索可给收藏家更大的联想空间。孙刚说到,收藏有时候到最后不完全是因为艺术价值,它如果有一些能够产生联想价值的东西才更有意思。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