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代艺术市场充满了铜臭味,雕塑艺术市场可说是其中一块尚未开发的“净土”。书画收藏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但作为同种艺术价值体现的雕塑却一直被国人忽略。在传统中国社会,出自民间工匠的雕塑作品只能出现在两个领域:冥界和神界——为陪伴亡灵而造的墓室雕塑、陵园雕塑和为信仰而造的神佛、寺庙雕塑。雕塑在中国真正进入人间生活领域,还是近代以来的事。
一直以来,雕塑都以其“低调”的平稳方式在运行。在书画市场因金融危机影响而褪去了众人的投资热情后,原本不温不火的雕塑艺术重新凸显出来,低价与艺术价值的结合让藏家抱以投资兴趣。
嘉德和西泠另辟蹊径
发掘雕塑艺术
2008年的秋拍,当代艺术冷淡收场,嘉德和西泠却悄悄地挺进雕塑艺术。中国嘉德首次设置了雕塑拍卖系列专场,首推的“西南雕塑专场”更是不负众望,以著名雕塑家叶毓山为首,汇集了叶的《山鬼》、《八仙》、《苏东坡》等6件代表作,其中《山鬼》以72.8万元夺魁。
在国际上,雕塑收藏是一大门类,国外的雕塑拍卖市场也很成熟。相比之下,国内的雕塑市场要冷清许多。雕塑拍卖能上百万的拍品是很罕见的,这和动辄一件拍品就千万或者上亿元的书画、瓷器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近几年在中国嘉德、西泠印社等一批拍卖公司的带动下,众多雕塑艺术品现身拍场,使得雕塑收藏也逐渐升温,一些大的藏家和收藏机构也把目光投向了雕塑领域。
“雕塑艺术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从材料、环境空间、创意到消耗的时间、所需的工序等等都比绘画的条件要求要高一些。”广州的民间雕塑家何健君对理财周报记者介绍,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雕塑作品早已成为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价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屡见不鲜。
“与国外市场的巨大差距也逐渐使国内不少投资者对中国的雕塑市场开始看好。”何健君说,在欧美市场,雕塑作为个人艺术藏品的历史悠久,个人收藏的架上雕塑与城市雕塑的比例高达8:2,拍卖价为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也很多。然而在中国,雕塑走进家庭充其量是近十年的事情,个人藏品与城市雕塑比例相差极大,仅为2:8,而中国雕塑的价格也只是国外的百分之一。
在行内人士对雕塑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近两年拍卖行的雕塑专场也不断增多,其中以印章雕刻知名的西泠印社2008年7月就推出了雕刻拍卖专场,成交率达到了94%。
“现代雕塑从西方到中国前后只有100多年,而国内对雕塑的认识和热情是近20年慢慢增加的,刚开始人们对雕塑还没有概念,抽象雕塑更是如此,所以,雕塑进入到收藏市场相对于绘画等其它艺术形式要慢。”艺术家曾成钢告诉记者,书法绘画收藏已经很成熟了,而雕塑显得陌生,这就需要时间,藏家认可度是目前雕塑市场发展的瓶颈。
在西泠印社、嘉德之外,诸如北京华辰、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都相继开设“油画及雕塑专场”,雕塑名家的作品价格开始有上扬的迹象。
中国雕塑“墙里开花墙外香”
“张充仁是现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奠基人,在西方国家的知名度非常高,是雕塑届的代表人物,但在国内,张充仁却鲜有人知。他的代表作品《恋爱与责任》在西泠秋拍雕塑专场以44.8万成为该场的单件最高成交价拍品,但是其应有的价值远不止这个数。”
西泠印社拍卖公司董事胡西林对理财周报记者介绍,此次上拍的张充仁的两件作品均创作于40年代,是其被公认的代表之作。雕塑《清溪》原为张充仁作于比利时的裸体女像,带回国内后下半身断裂,于是张充仁就用粗麻布浸石膏后在断裂处围上一圈,再加雕刻,1946年翻制成青铜像。正是这一神来之手,为这位来自异国的少女平添了几分婉约的东方气质。
《恋爱与责任》是张充仁以学生余克明和黄素缦夫妇为原型塑造的雕像。一对青年男女颔首依偎,整个造型极富韵味,而粗犷有力的廓线为这份柔情加入了刚健的力度。该作品为1946年“中正文化奖”艺术大赛唯一获奖的雕塑作品。
“张充仁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其目前的市场价值是不对称的。”胡西林认为,雕塑收藏市场没有出现当代艺术的炒作,这个市场受“污染”的程度低,整个雕塑艺术的价值与书画艺术是可同日而语,但是前者的市场价值却远被低估了。特别是张充仁这样的大家,其创作手法源于西方,备受西方审美的认可,在国外的知名度非常高,收藏张充仁的雕塑作品的升值潜力很值得期待。
此外,台湾的雕塑家朱铭、大陆的艺术家展望、叶毓山、隋建国都是当下受藏家认可的艺术家。朱铭的“太极”系列作品一直颇受港台收藏家青睐,现在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开始介入。2004年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拍卖的《十字手》以131.2万元成交,朱铭作品由此首次突破百万元人民币;2007年他更有3件作品成交价格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太极——大对招》,成交价为1473.1万元,这也是目前拍卖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雕塑作品。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