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以“文物”为主题,通过一个箱子、一件衣服、一个玩具、一张照片、一张油画或者一个文件等附属物,来展现比艺术作品更深长的韵味。
如果不是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当代艺术可能还沉浸在自我膨胀之中不能自拔。然而当金融危机的大雨倾盆而下,浇灭了泡沫之时,当代艺术家开始树立起反思者形象。
12月28日至明年2月8日,“多伦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作为上海当代美术馆的代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成立于2003年12月28日,至今整整5年,而这5年之中,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
这个跨年度的大型当代艺术群展,集结了上海和北京的一线艺术家,而展览也带有特殊的“考古”形式。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在二楼展厅中,这里干脆抛弃了艺术家的“作品”概念,而是选择与作品或者艺术事件相关的物件。展出的有陈丹青向清华大学递交的辞职信和曾经用过的画板、1991年王广义刚刚开始创作后来为他脱贫致富带来巨大名声的《大批判系列》时的照片、苍鑫1994年参与创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时写下的随感:“这些作品都有几个前提:1.以裸体的形式;2.表达一个理念;3.所需费用大家AA制。”
……
事实上,这更类似一个以“文物”为主题的展览。策展人展出在与艺术家相关的事件中留下来的各种东西,准确地说是各种残留物,它们可能是一个箱子、一件衣服、一个玩具、一张照片、一张油画、一个文件,在这里,所有的展品都被剥离艺术作品的炫目外衣,不再是常态当代艺术展览中的那些极具视觉张力、庞大体量、绚烂科技、高深智慧、制作精良的作品,用最为平实朴素的方式来叙述和复原一段一段的记忆碎片。
事实上,如果作为一个旅行者,去北京及分布在上海、广州、成都、重庆不同的艺术区、艺术村时,这些艺术群落,这些艺术家都在试图走上一条反精英的而更带有平民化的自助式的艺术之路。这个展览同样也一反常规的布展方式和陈列事件的方式,艺术家们希望借“考古”来铭记曾经走过的艰难里程。
“这些作品的附属物在某种程度上将会比作品更有韵味,因为它们蕴涵的是艺术家、作品和社会之间相互交织而又复杂的历史情境。”批评家高名潞说。
“5年前,当代艺术容易被视为洪水、猛兽,而如今我们通过对当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角度观察,发现用艺术的方式来展现对社会问题和生存状态的看法,包括对社会的一些现象提出一些批评和反思,对人性丑陋、薄弱、脆弱的这一方面进行反思,当代艺术有它独特的功能。”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张永林说道。
二楼之外的展览虽然常规却也别有风味。一楼,展出的是上海当红艺术家的早期代表作品,包括余友涵、李山、丁乙、周铁海等人。这些作品不具有太多的商业因素,却也因此包含了艺术家最本真的意愿。三层展厅集中展示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当代艺术家群体、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的历史碎片和多伦过去五年的文本、图片、宣传资料和部分馆藏作品,这些与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