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形熔意
——浅谈铜雕大师朱炳仁的熔铜艺术
宋伟光 中国《雕塑》杂志副主编
中国美术史从某种层面来讲,是由“工艺美术”承载着的中国文化史,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到了今天,已呈现出了她既富有深厚的内蕴的传统品格,又有新意识、新内容、新手法并兼容其他门类艺术之多元性状态。在这个领域中,累年伏耕的朱炳仁先生虽已是一位硕果累累、成就显昭的铜雕艺术大师,但他同时还是一位试验着将铜雕这种工艺美术渗化到一个更富有审美学科特征的语境中来的探索者。
适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而朱炳仁大师的熔铜艺术,则是将审美性从适用性中剥离出来的审美性艺术,从锻铜——刻铜——塑铜——熔铜,他走过了由工到艺、由艺到术、由实用到艺术、由具像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在这种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超升中,他实践着物质与精神的转换。这种转换来自于朱炳仁多年以来对于“铜”这个物质的深切体悟,来自于抒发情怀的艺术自觉,更有意味的是还诱发于一次偶然事件的天赐。
2006年,在一场惊天大火中,高达153.9m的最高的宝塔,常州天宁宝塔在竣工的最后时刻接受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洗礼,以首层檐瓦被全部熔融,而塔身筋骨颜面完好的代价演绎了一场盛大祭典。
在圣火的熔铸中,蕴藏着晶莹的千姿百态的铜铸和结晶体,佛塔的建造者朱炳仁发现了这天工造就的“精魂”,发现了这被高僧称之为稀世珍宝的佛塔“舍利”。这熔融的形态,触发了朱炳仁的艺术灵性,开启了他迈向形而上表达的这扇大门。这是艺术家内因与外因恰逢时宜的对接,也是“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慧眼之识。
朱炳仁熔铜艺术于抽象的形态之中捕抓了具体的意念,于具体的意念之中熔融了可以产生联想的抽象形态,表达了他畅翔于形而上时空中的心展意驰。朱炳仁大师在抽象的熔思之中寻觅着他的艺术理想,这种对于形体的解构,更能使得意义熔铸到对形式的追求之中。这种解形熔意也使得传统的工艺美术走向了更为富有新鲜语义的境界之中。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