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金融危机对雕塑市场冲击不大

更新时间:2008-11-10 09:17:0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红林 编辑:小路 浏览量:266

  “数码石雕全国巡回展”近日亮相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北京奥运会的艺术总监、策展人唐尧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毕达哥拉斯说上帝是数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码技术正在使我们接近造物的秘密与狂喜。雕塑家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人,随着数码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雕塑家们也开始向新的领域探索,数码雕塑应运而生。当数码和雕塑碰撞,将迸发出怎样的艺术之光?

  日前,数码雕塑艺术在国内首度亮相。11月5日~27日,“数码石雕全国巡回展”(上海站)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此次数码石雕全国巡展将历时三个月,途经北京、上海和重庆三地。近日,策展人唐尧在上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参展大师曾与毕加索、杜尚并列展览

  “数码石雕全国巡回展”参展的数十件数码雕塑作品由来自美国的著名现代雕塑艺术家布鲁斯·比斯利、肯尼斯·斯内尔森、乔恩·伊舍伍德和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运用最新数码设计技术,并在中国本土高水平雕刻师们的支持和配合下,历经数月完成。

  布鲁斯·比斯利21岁的时候就和毕加索、杜尚、劳生柏、大卫·史密斯等人一起参加了现代艺术史上非常著名的纽约“集合艺术”展。2008年,作为中国政府聘请的20名国际雕塑家之一,比斯利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奥运会创作了大型雕塑作品《月聚》。

  肯尼斯·斯内尔森的艺术灵感源于儿时玩过的建模,包括模型飞机、轮船、汽车等。除了用钢管和飞机用钢索创作大型户外作品外,斯内尔森还对原子电子结构十分着迷。正是这种强烈的兴趣激发他用不同元件和材料创作出了“原子的肖像”。

  乔恩·伊舍伍德的作品则保持着与古老手工传统的亲密联系。他用泥土塑造和数码肌理粘贴的方式,使作品成为手工随机形态与数码精确规则的结合体。

  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善于利用三维动画、web虚拟雕塑、立体投影、快速成型和数控铣削等新技术以及各种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其作品看起来好像一些史前生物的混合体。

  数码艺术激活新空间

  广州日报:数码艺术可能激活或开启全新的艺术领域?

  唐尧:数码艺术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其清晰而精确的建模和程序控制能力,可以设计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植物,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各种组合进行变换、修改和编辑——人类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如此随心所欲地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感觉把我们带到童话与神话之中,带到创世纪的洪荒时刻和关于未来的迷离梦幻之中。当然,技术是把双刃剑。数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但最终会建造什么样的世界,是不是像电影《未来水世界》、《黑客帝国》那样的世界?是冷冰冰的世界还是活色生香的温暖世界?这取决于人类本身。

  广州日报:目前国内数码雕塑艺术的发展状况怎么样?作为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自己本身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吗?

  唐尧:现在咱们中国的雕塑界还是起步阶段,我们只能在电脑里设计出草图,我自己也是如此。数码雕塑是新兴的,在国外也就20年的历史,能量尚在酝酿,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发展空间的艺术领域。现在,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是说数码雕塑作品比手工雕塑作品好,而是手工雕塑的手段和方式使得你显得很笨拙。随着数码雕塑艺术的发展,从纯手工到数码的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很快就会被捅破。随着数码雕塑在中国的兴起,也许20年后,中国很优秀的雕塑家就是用数码进行创作的。

 

  “光头”“笑脸”被一味跟风

  广州日报:金融危机对雕塑艺术市场的冲击大不大?

  唐尧:金融危机来临,艺术界也会很敏感。从国际来说,中国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艺术圈还是感到阵阵寒意,特别是重量级艺术品的流拍,对艺术市场影响很大。不过,雕塑不像绘画,绘画市场非常热闹,作品价格被炒到很高;雕塑市场还没真正建立起来,雕塑作品的价格跟绘画不可同日而语,本身还没有什么泡沫,所以冲击会相对小很多。

  广州日报:目前国内的艺术界似乎很流行跟风、符号化作品泛滥?

  唐尧:目前国内的雕塑界有一种倾向,几乎都是玻璃钢、彩塑、着色、烤漆类作品,卡通漫画风行,许多作品以丑恶形象为主题。似乎,大家觉得只有这样才比较当代或者比较接近社会现实。的确,方力钧的“光头”、岳敏君的“笑脸”等刚开始出来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带有批判性,不管你把它称为批判主义、玩世主义、现实主义还是艳俗主义,他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和体现了当时中国一些艺术家的艺术价值观。但是,这股风气现在越演越烈,大家一味跟风,借用一个符号就冠以当代,从整体来看,这很不正常。其实,艺术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东西、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不是简单的符号嫁接,符号背后有精神,有文化深意。

 

  传统雕塑并非过时

  广州日报:在数码雕塑艺术面前,传统雕塑会不会因此湮灭?

  唐尧:照相机出现之后,传统的绘画并没有因此消失。艺术是多元的,传统雕塑,比如泥塑之类并不会因此被淘汰。况且,数码雕塑同样也不完全排除手感,比如肯尼斯·斯内尔森的许多作品,都是先通过三维完整扫描之后,再用手工处理的。

  广州日报:数码雕塑使得雕塑作品有了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可能,这会不会使得雕塑成为工业品?

  唐尧:雕塑不像绘画,绘画想要复制是很难的,而雕塑本身就是可复制的,这并不是数码造成。复制多少件,一般是艺术家自己决定的,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是8件。而一些小型雕塑,甚至可能会有上百件。

  广州日报:应该说,数码艺术使得成为雕塑家容易多了,也许人人都能成为雕塑家?

  唐尧:它的确提供了让一般人称为雕塑家的可能性。传统雕塑,比如泥塑,没有三到五年的专业训练,根本是无法进行创作的。而运用数码技术,几乎不需要进行泥塑训练。但是,技术手段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能否成为艺术家,关键不在于你是否有这种技术,而在于你的作品有没有艺术性,你的审美是否敏锐、表达是否到位。艺术家更加需要的是艺术素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天赋。

  唐尧,1960年10月生于北京。1978年北京化工大学就读高等数学专业,1984年供职于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1988年供职于中国东西方科学文化研究交流中心,1989年供职于北京长城艺术博物馆。现任《中国雕塑》副主编。曾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的艺术总监。

  何为数码雕塑?

  数码雕塑顾名思义,就是雕塑家用数码技术创作和制作雕塑。不同于一般动画或游戏,数码雕塑并不是停留在电脑存储器中的虚拟影像,它是借助数码技术最终完成的存在于真实空间中的三维物体。从三维数码设计软件到三维数码成型设备,数码技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造型链,它正在把一部分新型的雕塑家从雕塑的传统手艺或技术中解放出来,从草图和泥塑的造型训练和技术局限中释放出来,它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通道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让数码雕塑创作随心所欲。

  从1990年在美国国际雕塑协会(ISC)的双年会上第一次讨论了数码雕塑的发展和影响;1995年在法国举办了第一个名为“数码雕塑95”的大型国际展览和影像交流活动至今,数码雕塑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艺术领域。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