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定义:当代艺术指二战后以观念艺术为主导的艺术思潮,但它是一个庞杂的思想和社会体系(包括哲学上的后现代思想和市场、展览、策划机制等),要求打破艺术与生活、艺术媒介自身、艺术创作过程与结果的所有传统界线,是一种艺术史的价值革命
特质:独立性、实验性和社会批判性
标准: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当代艺术自几年前出现井喷行情后,诸多与之相关的大事件便接踵而至,艺术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人们对其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也有人认为它目前已遇到了拐点。
当代艺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就似乎一直和普罗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让人琢磨不透。日前,记者在东方抒情意象油画的开拓者鸥洋教授家里聊天,谈到当代艺术时她提醒说:中国的当代艺术今天闹得这么火,但观众对其几乎是一无所知,博雅栏目何不请顶级的艺术批评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呢?于是,本报记者近日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任黄专进行了一次对话。
黄专表示:具备独立性、实验性和社会批判性三大特质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当代艺术;本月初,由西方学者、西方各大重要艺术博物馆馆长和中国学者参加的会议在伦敦召开,讨论如何真正认识中国的当代艺术,说明西方知识界现在真正有了了解中国的愿望,可是至于中国当代艺术现在是否遇到拐点还很难说。
当代艺术是庞杂的思想社会体系
记者:文化的多元带来了艺术个性的狂欢,而作为“舶来品”的当代艺术近年来亦愈演愈烈:大小展览接连不断,名家作品屡创天价。然而,对“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不少中国人可以说是蒙查查。您是享誉海内外的文艺批评家,能否给其一个清晰的定义?
黄专:当代艺术指二战以后以观念艺术为主导的艺术思潮,但它是一个庞杂的思想和社会体系(包括哲学上的后现代思想和市场、展览、策划机制等),要求打破艺术与生活、艺术媒介自身、艺术创作过程与结果的所有传统界线,是一种艺术史的价值革命。
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艺术主要侧重于艺术自身的实验,当代艺术则不再把表现艺术家自己的感情作为艺术的主要目的,而是把各种形式的艺术实验作为艺术的目标,如政治、文化、思想等有关的实验。它具有三大特质:独立性、实验性、社会批判性,只要是具备这三大特质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当代艺术。
一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开始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旨在用市场的方式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和中国自己批评体系的1992年“ 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大概可以作为起点。当代艺术不同于以文化启蒙为目标的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艺术运动,它体现出更为庞杂和多元的价值取向,观念艺术、市场主义、大众文化和国际艺术体制(如策划人和双年展制度等)以至于官方意识形态都对它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运动了。
西方知识界已有了解中国的愿望
记者:近20年过去了,自几年前当代艺术的市场井喷行情出现后,它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是不是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遇到了拐点?
黄专:本月初,我在伦敦出席了一个由西方学者、西方各大重要艺术博物馆馆长和中国学者联合参加的会议,讨论西方如何真正认识中国的当代艺术,表明西方知识界真正具有了了解中国的愿望,这无疑是个好的征兆。
但是,至于当代艺术是否遇到拐点还很难说。
记者:1992年,由您策划的首届“ 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意义非凡,但当时基本是外来艺术家参展,与广东的关系不大。时至今日,广东的当代艺术仍无法与北京、上海媲美,请分析一下个中原因。
黄专: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是由以下几个生存因素决定:其一,学术环境。中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和当代艺术基本没联系(像北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已经开始对当代艺术有一定的研究和实验科系,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环境对当代艺术来说几乎不存在的,当代艺术在西方是主流文化,在中国则不是,这是我们判断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社会依据,它也表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中国当代艺术缺乏与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有机联系,使它长期处于思想贫血的状态,而市场和官方艺术对它的干扰又使得它缺乏更为独立的学术品质;其二,经济环境。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市场现在还是十分缺乏,原因就是缺少有学术品质、战略眼光的拍卖行、画廊等经济循环系统,艺术市场对当代艺术无序的炒作不仅没有成为当代艺术的经济土壤,反而成为使当代艺术迅速劣质化和时尚化的动因;其三,大众传媒环境。当代艺术是社会性的,要进行社会活动,必须和社会发生关系,因此需要大众传媒关注才能生存。
广东的当代艺术生存空间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这三个方面更加缺乏。
[JH:PAGE]
创造与自己文化相关的当代艺术
记者:由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语境不同,当代艺术在中国不会成为主流艺术,那么对这种非主流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黄专:我们首先要明白: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客观存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当代艺术?对当代艺术,我们现在是“拿来主义”,也只有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才知道如何对付它——是烧成红烧肉还是做成肉丸子?而我们要的就是创作与自己文化相关的当代艺术,这种当代艺术与中国的文化问题、生活方式及中国人看现代的方式相关;再次,一个地区的当代艺术必须与该地区的当代文化相关。
记者: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当代艺术作品,观众应如何对其作出价值判断?
黄专:我的观点是: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当代艺术,才是好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必须是社会性的,关注社会问题,但应该有道德底线,至于用什么态度、观念、方法和效果及整体逻辑,那是艺术家的事;当代艺术必须具有思想性,当然,当代艺术还必须具有艺术性。
黄专简介
黄专,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获文学硕士;曾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的主任。
策划主持的重要展览:
1992年参与策划“首届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中国广州);
1996年主持策划“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北京/香港);
1999年主持策划“超越未来:第三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部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1999年主持策划“平衡的生存:第二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中国深圳);
2000年主持策划“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中国成都);
2001年主持策划“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展”(中国深圳/香港),“过渡中的年轻人:中/德/英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国深圳),“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中国深圳)
2002年参与策划“重新解读:首届广州三年展”(中国广州);主持策划“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的艺术展”;
2005年主持“第二届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
2005年起任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2006年策划“亚洲交通:视觉隧道国际当代艺术展”;主持“亚洲交通:视觉隧道国际当代艺术展”研讨会,主题为“通过艺术发现亚洲”;策划“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
2007年策划“气韵:中国抽象艺术国际巡回展”
2008年策划“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