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束了,在阵阵秋风中,带起了些许寒意。
很遗憾,也多少有些意外,苏富比在今年推出的新举措——于10月4日晚举行的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并没有让“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的结论来得更晚一些,尽管位列成交价三甲的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更准确地说,这着力打造的专场延续了9月17日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成交率65%的颓势,全场47件拍品的成交率仅为59.6%,成交总额为1.17亿港元,距离先前的拍卖估价2.45亿港元相差甚远。有人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笼罩之下,买家已经变得非常谨慎。原来,在雷曼兄弟轰然倒地的瞬间,被肆意的尘埃笼罩的不只是华尔街。
秋天来了,冬天的脚步就显得更加紧迫。曾经火热的艺术品市场真的进入冬季了吗?
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前的采访中,一位业务主管向记者表达着她对日场而非夜场的担心。结果,意料之中的是,日场有相当数量的拍品是在调低起拍价之后才得以成交的。而意料之外的是,夜场也只有不算理想的成交率——这一切远比想象的糟。事实上,在上个月纽约苏富比秋拍结束后,亚洲当代艺术品市场就显现了退潮的征兆。与之前动辄上亿的数字相比,亚洲市场成交额仅为5000多万元人民币。
然而,为了增加买气,艺术品市场逆行神话的传说还在继续——人们努力说服自己,艺术品市场有独立于金融市场的一面,并且拿1987年股市崩盘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以后,拍卖市场继续繁荣了近两年时间的逆行盛况来自我安慰。在雷曼兄弟破产几小时后,苏富比以1.11亿英镑卖出了218件达米安·赫斯特的作品。这样的事实仿佛再度验证了一个观点:根据1929年以来的资本市场和艺术市场相关性研究表明,艺术市场出现问题一般比股票市场出现问题要滞后18个月。
另一个与“滞后论”多少有些相关性的“利好消息”是,艺术品市场还有个“3D”概念,离婚、破产、死亡(其英文译法首字母均为D)都会促进艺术品的流动——在这3种情况下,好的艺术资源有机会从藏家手中放出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不久,CEO理查德·富德的太太、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理事凯斯琳·富德就宣布将拿出价值2000万美元的16幅战后和当代艺术收藏品在11月12日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
“比如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1987年全球性股灾这5个对世界带来灾难的阶段中,艺术品市场的增长都超过了100%,原因就在于艺术品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世界的转变中放出了占据的很多艺术品资源。”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赵力分析道,“不仅如此,从财富人群来讲,艺术品的真正驱动力不是大众,而是高净值人群,高净值人群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投入的资金占总资金的92%左右。这些人群受金融界的影响很大,但即使现在的金融缩水了,他们手上仍然有钱,并且相对于较低廉的艺术品价格,他们的钱变得更值钱了。”
的确,对一些人来说,经济低迷正是买入艺术品的机会。在其他市场都遭到重创的时候,艺术品市场仍然给人切实可靠的感觉。不过,在经历了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后——有一种痛楚是会蔓延的。当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引起大范围的恐慌的时候,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当然还有艺术品市场,都在经历一种共同的阵痛,很多人都会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就像香港苏富比秋拍所表现出来的一样。
尽管对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是否强过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还存在颇多争议,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曾踊跃购买当代艺术品的华尔街人士现在都在担心失去工作和奖金,而当你的财务状况受到威胁时,你要停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昂贵的艺术品。”艺术品贷款公司——艺术资本集团首席执行官伊恩·派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有分析认为,当诸如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精英们的钱包注定在2008年内要急剧缩水甚至朝不保夕之时,所谓艺术市场中的“新钱”会出现大幅度“退潮”的现象。不仅如此,投资者的大部分资金都被股市、楼市套牢,购买心理也在经受着考验。以上种种,无一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艺术品市场的走向。
据说,即将举行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中有张晓刚、刘炜、唐志冈等人的作品,估价比苏富比低了一大截。然而,这就能够制造出火爆的局面吗?
到目前为止,在秋拍中,既有伦敦苏富比的赫斯特专场的成功,又有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的冷场。这种矛盾带给人们的思考是,艺术品市场远比想象的复杂。
不过,同是香港苏富比秋拍,乾隆玉玺却拍出了历史高价。不难看出,价值当先才是艺术品投资的王道。原来,一切也都可以很简单。
艺术品投资遭遇冰风暴
近日,一向被视为中国艺术市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已落下帷幕,而此时则正值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华彩乐章完结,全球处于经济大动荡之时。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已倒下3家,中国股市接连失守2000点“阵地”,后奥运时代,对处在全球金融风暴之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面对即将到来的秋拍,大家都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因为它的走向既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也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
匹配影视剧:《边走边唱》
解读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究竟会对即将开始的秋拍和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不一定。
金融风暴只是“小意思”?
众人口中的“不一定”既包括了无法量化其影响的大小与深远程度,同时还包括着不一定好与不一定不好这双重含义。总之,对于中国当下的艺术品市场而言,所有人都在抱着谨慎又乐观的心态,边走边唱。
对此,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专家马未都认为,影响虽避免不了,但却也未必会很大,因为历史上的数次金融风暴似乎都没有对拍卖和艺术品市场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与马未都意见相同的还有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年逾50岁的他说自己在香港本地就已经见过两次崩盘,一次是1987年,股指一天下调600点,还有一次是1998年。但事实证明,这两次金融风暴都没有阻止艺术品市场一路向阳的脚步。这一次的全球性危机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吗?对此,程寿康坦承目前还很难说。但他也特别提到,伦敦拍卖会正巧赶在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的当天举行,当时正是达米尔·赫斯特作品的专拍,结果夜场就拍出新高,逾7000万英镑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收入。
当然,也有人敏感地发现了一些变化。例如“澳门亚洲艺术拍卖周”发起人之一的日本亲和艺术拍卖株式会社社长仓田阳一朗就表示,从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部分的拍卖结果来看,受到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不少人对购买高价艺术品已经开始持观望态度。同时,学经济出身,一直被誉为经济市场和艺术市场“两栖专家”的仓田阳一朗还分析说,短期内由于艺术市场的冷却,成交预估价与当前下跌的市场价格相比,买家会感觉有些偏高,所以流拍的艺术品也就随之多了起来。
那么,即将迎来秋拍的内地拍卖公司对此又都抱有怎样的态度呢?对此,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赵旭说:“市场在经济低谷的时候,投资艺术品恰恰是一个避风港。”正在紧张忐忑地积极准备秋拍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达女士也认为无论经济情况怎样,人们都不会放弃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则说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格局是丰富多彩的,在变化时期有起伏也是正常的表现。从今年苏富比的秋拍就能看出它们不再是一片红或一边倒。但像中国古书画,近现代当中的一部分精品,还有像工艺品、紫砂等都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在采访中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在他看来,预测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下一步走势是徒劳的,因为“经济始终是主线,这个市场也可能脱离经济走势。”同时,董国强认为这个市场不仅有投资的价值,还会有情感投入,所以它会相对稳定。而且,金融风暴对很多资深的老收藏家而言,反而也成了一个好机会,因为拍卖会上拍品的价格肯定会跟着环境做适当的调整,所以很多好东西可以在相对低的价位上买到。
不仅是各大拍卖行,甚至连在一级市场从事画廊经营的黄燎原也在未雨绸缪的同时对未来信心满满。刚结束21天欧洲之行的他亲身体会到了金融风暴对于世界的影响,“欧洲电视台的主持人每天都愁眉苦脸甚至带着哭腔,不过回到国内感觉一下就变了,就在昨天,我的画廊还有新款进账。”
[JH:PAGE]
匹配影视剧:《过把瘾》
解读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幅度变动让不少人有些心凉,很多人都在感叹难道投资艺术品市场真的逃不过“过把瘾就死”的漩涡吗?
传统艺术品才是“安全岛”?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虽然诸多业内人士都不敢给出准确性的答案,但在采访中,他们却都对传统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颇有信心。甚至有人直接为收藏家及投资者指明了道路:今明两年宜买古代、近现代绘画。
在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国内拍卖行业元老甘学军眼里,当代艺术品与传统艺术品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仅藏家群体不同,行情走势也已经呈现出了两条不同的曲线。甘学军解释说:“当代艺术与金融市场的曲线更为接近,而传统艺术品的走势则受长远的宏观经济前途判断影响,它对金融市场的反映并不明显。”
其实市场也已经用事实说明,传统艺术品确实有着其不可比拟的坚挺价值。这一趋势在已经结束的纽约秋拍中就已显露无遗。当时恰逢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的第二日,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在同一天举行了各自的亚洲艺术品拍卖。在这场德比大战中,苏富比着重点是中国当代艺术品,而佳士得则力推中国传统工艺品。最终两家拍卖行的成交结果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只取得了851.3万美元的成交总额,还不及前两年一幅作品的价格。这也是苏富比从2006年春季举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以来,成绩最差、成交率最低的一次。211件作品上拍,只成交137件,成交率仅64.9%。反观佳士得的拍卖,虽没有出现疯狂价位,但成交率仍旧持续走高。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件“清乾隆黄地绿彩云龙纹贯耳穿带瓶”。去年,同样一件品相完整的贯耳穿带瓶就曾在香港拍出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而这一次在纽约拍卖的这件拍品,尽管品相并不完整,成交价却依旧达到了1216万元人民币,可见传统艺术品的价格并没有受到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仍然在稳步攀升。
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结果同样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尽管秋拍的开局并不顺利,但中国书画的拍卖成绩却依然比较稳定,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的主管张超群先生在拍卖后表示:“这场拍卖再一次证明了艺术家的出色代表作能持续创造佳绩,而成熟的收藏家也坚持对于高品质作品的追求。”当然,在“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大阅第三图·阅阵》刷新清代宫廷御制画作世界拍卖纪录,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则刷新了白玉世界拍卖纪录。这样的好成绩更是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传统艺术品的“威力”之大。
对于这样的结果,马未都解释说:“以清代以前的中国古董和中国古画来说,它们的价格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它跟当代的绘画作品完全不一样。”董国强也在采访中强调,对于传承有序的传统艺术品而言,它们的价位是在没有金融资本的干预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所以无论价格还是价值,它都会非常结实,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变化。
在这个多事之秋,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传统艺术品就仿佛是一抹秋日的艳阳,足以把阴霾遮盖。
匹配影视剧:《一声叹息》
解读
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稳中求进,但于其他今年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当代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
9月17日,纽约苏富比那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绝唱”的不堪表现已经让人们开始怀疑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颓势已经渐显,212件作品上拍,成交率仅有65%。而在刚刚落槌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人们真正感受到了当代艺术品市场熊市的临近。
虽然在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夜场成交价的前三名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其中张晓刚早期油画作品《血缘:大家庭一号》以2306万港币成交,蔡国强2003年作品《天空中的鹰、眼睛和人们——人》(八屏作)拍了1746万港币,王沂东的《闹房No.2——吉祥烟》以及刘野的油画《无题》均以1298万港币成交。但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巨头的发力并没有带动整个当代艺术品行情的走高,整场拍卖会的47件拍品成交率仅为59.6%。
回顾2008年初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中国当代艺术一线艺术家的作品集体遇挫以及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疲软,再想想如今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人们不禁会问,当代艺术品市场真的遭遇了寒流?
针对于此,匡时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董国强认为:当代艺术品市场中更多的还是投机者,而它的运作模式也完全是资本运作的市场模式,就好像和股票的行情一样,炒作者获利后就会退出,这样必然会有人被套住,也必然会有下滑的走势。因为没有人知道它能被炒到一个怎样的价格,这些作品也没法只用美术史的眼光去评判。一旦有人从中获利以后,这样的榜样就会产生很广泛的影响,就像去年基金的火爆一样。然而只要是有资本进入的市场,对于资本而言,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盈利,这是唯一目的,他们并不需要对美术史和市场负责。
与传统艺术品相比,很多购买当代艺术品的人把它更多地看成了是一种像投资股票一样可以短线操作的投资或投机手段。而现在的全球金融风暴如果说会对当代艺术品的走势产生影响的话,也只不过是压在牛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它自身早就需要这种调整。
看来,对于收藏者而言,如果想进入当代艺术这个行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只是想拿它当成一种投资,那就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个行业所存在的巨大风险性。而今年秋拍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熊市,在这样的熊市面前,留给那些将投资艺术品市场与投资股市相同对待的投资者们的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JH:PAGE]
匹配影视剧:《十面埋伏》
解读
暗炒、虚高、急进,如今充满泡沫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在收藏者看来简直是十面埋伏。
当代艺术品市场危机四伏
当代艺术的泡沫论由来已久,早在一年前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就曾认为,当前80%的当代艺术品,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很多滥炒出来的价钱,不过是搭建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高名潞的这一预言不无道理,在西方,当代艺术在二战之后就逐渐走向成熟了,但作品上大型拍卖会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中间有50年的沉淀期。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刚刚自海外火起来,国内就立即上拍卖会,是不是太快了些?现在的当代艺术界风潮现象严重,比如方力钧、王广义等艺术家火起来之后,不少人就觉得那个风格的画能火,就模仿他们的作品;刘小东火了之后,又去模仿刘小东。岂不知当代艺术也是要反映生活的,没有生活感受,如何能有好的作品?
其实缺乏学术基础的中国当代艺术会产生巨大泡沫是一个必然结果。欧美的当代艺术收藏都是建立在大量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安迪·沃霍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美国研究他的著作有几十本,内容非常丰富,收藏家可以清晰地知道安迪·沃霍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和作品的特点,买起来比较放心。
而与之相比,中国的当代艺术品收藏就显得功利得多。张晓刚近两年蹿红,但是我国的艺术理论界有谁静下心来研究过张晓刚呢?方力钧已经红了很多年了,目前也只见过一两本画册出版,没有过任何深入研究其作品的文字著作。缺乏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收藏者无法真正断定当代艺术的收藏方向,只能跟着价格的风向标游走。很容易以高昂的价格买进价值不高的艺术品为投机巨头们买单。但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渐渐深入之后,很多早年被炒红、价钱被炒高的艺术品,将渐渐露出本来面目,被收藏界淘汰。而苏富比秋拍的结果似乎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已经处于破裂的边缘。
当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出现问题的同时,东南亚各国当代艺术的崛起也在挤压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份额,就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出人意料地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前进之路充满了埋伏。
匹配影视剧:《成长的烦恼》
解读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成长在近几年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但在强势的表面下,还是充满了烦恼。
中国当代艺术已至顶峰?
中国当代艺术近几年持续高温,市场异常活跃,引起当代艺术热潮,同时,由此所衍生出系列的问题以及争论。近段时间,颓势、泡沫、崩盘、天价、做局等言论成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关键词。
回顾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整体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正常的自身价值。就如同姚明、丁俊晖一样,抛开艺术本身,在中国当代艺术受到世界瞩目之后,国人更希望将其托在耀眼的舞台上,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变相的精神寄托。
而在当代艺术走弱的情形下,国内的一些当代艺术收藏者和拍卖公司还是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国内著名的收藏家和画廊老板黄燎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如果说遭遇寒流,也只能说是世界经济正在遭遇寒流。很多人所说的当代艺术品的下滑趋势都是从拍卖会上的行情来得出的结论。但是拍卖行作为这个行业里 的二级市场并不是行业中唯一的主力群体,作为一级市场画廊的才是真正能维持和推动这个行业的主力,如果说大量在从事当代艺术品投资的画廊倒闭或经营惨淡的话那也许可以说是真正的遭遇了寒流。但目前就我个人的画廊和我身边在这个行业的朋友的状态来看,大家还都保持着乐观、冷静的心态。”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达女士也表示:“有些时候拥有一个当代画家的作品就好像是拥有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商品一样,只不过作为商品的奢侈品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而艺术品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所以当代艺术品对于传统艺术品而言可能会更多地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这就好像商品一样,资金充足的时候人们花钱可能不会那么精打细算,但当资金紧张的时候,人们就会衡量、更加理性地花钱,购买当代艺术品也一样。但是这样的影响我认为也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已经被认可、有了历史地位的画家真正经典的作品是不会因为资金的多少而改变价值的。”
[JH:PAGE]
匹配影视剧:《英雄》
解读
从收藏者的角度来讲,当代艺术败走苏富比秋拍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这样的市场让那些靠此投机的艺术品商人避而远之了。
乱世成就真英雄?
其实,现在全社会的收藏趋势是由金钱到文化的转折,马未都就指出:从《百家讲坛》的播出就可以看出,现在大量喜欢《百家讲坛》的人并不是收藏者。这证明了现在更多的人注重的是文化。
在西方已经过时的投机炒作行为,在国外已无利可图,现在却又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不顾艺术的质量,一味投机炒作,使艺术收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投机行为;艺术好像不再是承载人类文明历史的载体,而是已经变成了一种物质,和股票投机无甚两样。投机市场有暴涨,也终有挫跌的可能,这使得原本稳健的艺术收藏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性。艺术市场的“投机者”,正是价格“泡沫”的制造者,也是最期盼不断出现价格“巅峰”的群体,他们最在意的就是人们议论艺术市场中的“泡沫”行为。然而历史已经证明,艺术市场中的任何“投机行为”最终只会出局。
严格地说,中国的收藏家阶层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收藏家只能说有1%。大部还都是收藏投资者。只是没文化的人慢慢退出,有文化的人还在坚守,因为这些人是真正喜欢艺术的人。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投资者都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这就和商人做生意一样,这个市场能赚到钱就接着玩,只要一赚不到钱或是艺术品市场不够景气了,这些人也会马上撤离这个市场,这也是社会淘汰的一个过程。
从这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现在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体还是向着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的。
中国的艺术收藏界,历来是有传统的,也是有智慧的。我们大多数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标准,分得清艺术的“良”和“莠”,更不会盲目跟从外国投机者的指挥棒而跟风“吃进”这些与艺术无关 的伪艺术和“当代艺术垃圾”。艺术不是普通的物质商品,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面历史的真实镜子。我们在认识揭穿伪艺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真正艺术家的创造,只有他们才懂得创造的激情和挑战的意义。而随着泡沫的破裂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最后真正留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人只会是真正的收藏爱好者,他们才可被称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真正的英雄。
匹配影视剧:《东成西就》
解读
面对已显颓势的当代艺术,收藏者紧收的资金还是要找到另外释放的方面。而在目前的行情下,除当代艺术之外,还有哪些艺术品值得收藏者介入呢?
现在才是最佳时机?
马未都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应该对艺术品有个全面的了解,中国人买东西,应该买比较实在的东西,就是不能再生的。
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可以算做可再生的,而与之相比,瓷器、家具、玉器、石器的再生可能性为零。而从理论上讲,这类艺术品,比如瓷器,多一个人看上,就会有竞争,而它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但画和装置就不是这样,收藏队伍里进来一个人,那画家就可以再多画一张画。所以,投资一些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无论是保值还是升值潜力都是很稳定的。
而现在瓷器价格是非常高的,但它跌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与很多东西是不可比的,如今年佳士得秋拍中的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马未都预计就是不破清代的粉彩的拍卖纪录,也会接近于纪录,价格在四五千万之间。像这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共有的艺术品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而任何一位当代艺术艺术家或任何一件作品的价格都是受艺术市场的供需左右的。我看今年苏富比的“宝腾”腰刀,前几年卖得已经很贵了,这次还是涨钱了。而白玉玺,历史上卖过这么多印章,这个拿起还是破了世界世纪。在经济这么不好的条件下,这些古代艺术品也没有出现滑坡。
中国古董、古书画的价格体系是一百年逐渐形成的,它不是一日之间做出来了的,所以它跟如今的当代绘画、油画这些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些当代艺术品的价值体系是几年之内形成的。任何一个成长过速的东西都不可能支撑住,这是一个经济规律。不光艺术品,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比如石油、黄金的价格都曾经跌过。它的成长速度决定了他的跌落的速度。但古代艺术品的价格是通过很长时间的积累逐渐爬升上来的,因此,其抗跌性是其他艺术品不可比拟的。
拍卖行的战术与战略——秋拍看点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阴影下,正在为秋拍备战的北京几大拍卖行也都悄然作出了“战略调整”。
中国嘉德推出新专场 另辟蹊径
除了精简拍品数量,遵循石雕和紫砂艺术近年来逐渐升温的市场需求,中国嘉德为这次秋拍倾心打造的“中国西南雕塑专场”“国石国艺”“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三个专场都将揭开面纱、首次露面。此外,嘉德此次还另辟蹊径地准备了惊喜之作:一组特别奉上的“彩绘冰箱”。这组作品是谢南星、谭平、王庆松、尹朝阳等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在冰箱上进行的创作,既是独一无二的创意艺术品,还能兼顾实用功能,相当具有收藏价值。
北京保利精简拍品,立足经典,拓展新锐
为了这次秋拍,从7月底,北京保利就已经全面展开了征集工作,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等各业务主管奔赴东南亚、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搜罗拍品。其负责人介绍说:“受经济的影响,今年艺术品市场也受到影响,但依然是健康发展的。秋季夜场现当代艺术我们考虑会由过去的80件缩减至40件。拍品则定位于注重合适的价位、升值潜力大的作品。”在北京保利拍卖董事赵旭看来,今年秋拍是体现拍卖公司专业性百年不遇的良机,因为经济动荡并不会影响真正的实力藏家,而减少拍品数量和高价位拍品的做法也正是为了缓解藏家的购买压力。
匡时国际减少普通拍品征集量,加大精品征集力度
在这次秋拍中,匡时国际依然会将重点放在宫廷艺术品和古代书画两大板块,届时会有重量级古代作品值得藏家期待。同时,从目前的市场看,国内藏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心态和收藏理念逐渐走向成熟,对高精尖的拍品表现出的热情在不断提高。所以匡时国际这次决定减少普通拍品的征集数量,加强精品的征集力度。而在不太被看好的当代艺术板块,匡时则选择根据市场变化压缩了高价拍品的数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新生代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潜质上。
北京永乐主打近现代书画
北京永乐今年秋拍的主题板块仍然是具有永乐标志性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尽管在今年春拍中出现了市场趋于“高选择性”的现象,并引起了业内不同程度的热议,但是北京永乐却依然坚信中国书画精品在高速经济增长背景下的收藏价值和上升潜力。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