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代艺术作品形式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空间,早已不是纸上的绘画作品一统天下的格局,几乎任何材料都可以被艺术家所利用,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是令人匪夷所思。在大多数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堆垃圾”的东西,居然也能在拍卖行里拍出天价。
8月12日,世界知名当代艺术家、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蔡国强先生的又一新作“历史的足迹”在福建泉州爆破成功。火焰持续仅仅6秒后,这幅2008奥运开幕式视觉盛宴的“浓缩版”被永远记录并留存下来。这幅作品现在已经运抵北京,加入到艺术家8月19日在北京开展的“蔡国强:我想要相信”个人巡回展的作品之中。
“历史的足迹”的创作历程,是由艺术家在全长33米的日本麻纸上,按照位置的不同摆上刻着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纸板,惊艳世界的二十九个脚印,一步步沿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最后到达‘鸟巢’,‘脚印’在踏入‘鸟巢’瞬间绽放,将古希腊不灭的奥林匹克精神留给热情的北京。
作品的准备时间非常长,首先根据设计好的构图铺洒火药,并不时地进行调整,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爆。直到当天18点15分一切准备就绪后,蔡国强引燃了导火线,一声闷响下爆破开始,短短的6秒钟后,整个场地烟雾腾起,像是弥漫在《历史足迹》上面的神秘面纱。撤砖,撕纸,《历史的足迹》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然后,艺术家创作的“爆破作品”主要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媒介形式予以展示:
铺设在纸上的火药线及火药粉末引燃后形成的火药图画作品;
通过影像、照片和预备草图来记录的在特殊场所进行的爆破项目;
大型装置艺术;
通过照片记录的社会项目,即艺术家与当地公众共同创造的艺术事件或展览场地。
“火药图画”作品拍出天价
但是,这样的作品有人欣赏、有人购买和收藏吗?拍卖场上的事实作出了回答。
2007年11月25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春季拍卖中,“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上爆出了天价:估价2800万-3600万港元、蔡国强2002年创作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最终以人民币74,247,500元成交。普普通通的14张纸,经过艺术家儿童恶作剧般的纸面爆炸后,居然卖了7000多万元,太匪夷所思了。
《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是蔡国强在纸上点燃火药引发爆炸的绘画作品,它构成了当代艺术表现的一种新媒体。它其实属于蔡国强艺术创作系列作品中的“爆炸计划”,即调动自然间的能源力量,创造把艺术家、观赏者与爆炸瞬间具有的混沌初始状态联系起来的作品。
在这些火药画作中,蔡国强经常使用他特别订制的麻纸。麻纸的纤维结构保留并吸收爆炸产生的作用和纸面焦化的效果。他把画纸铺放在地面,安排不等量火药,用炸药粉末和蜡纸板在画纸上布置出轮廓造型。他也会在不同点上放置小木板或玻璃纸,用以引导烟雾产生的形态和爆炸后的结果。设置完成后,蔡国强用燃香点燃导火线。随着巨大的响声,火药在纸面上奔跑,成组的爆炸按照设计的形态产生,使艺术家和观众都沉浸在摧毁性爆炸实质力量的瞬间体验中。当画纸呈现在刺鼻的烟雾中时,艺术家的助手们迅速用碎屑熄灭余烬。最后整幅画从地上揭起,垂直悬挂由艺术家检视。作品也随即最终完成。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如果要对当代艺术作一个硬性分类的话,我们大致可以分出观念艺术和架上艺术。架上艺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比较熟悉,包括绘画、雕塑和摄影照片等,对于中国艺术而言还应包括书法;观念艺术包括装置、影像、行为、环境艺术(含大地艺术)、方案艺术(含概念艺术)等,包括蔡国强的“爆炸作品”,观念艺术在中国还处在特别前卫的阶段,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自1839年路易斯•达盖尔发明照相术以后,架上绘画消亡与否的争论就一直在延续,当艺术创作历史走到今天的时候,当代艺术家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绘画风格上的创新,而是在创作媒介上开始不断创新。
新的年代里,多媒材无疑是成就艺术家新想法最直接的表达手段,除了蔡国强的“爆炸系列”外,更多的艺术家开始更广泛地采用影像、装置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观念和艺术理想。尤其在年轻的艺术家手里,诸如数码影像等技术似乎更加运用自如。他们可以糅合全新高端的技术手段,在客观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施展才思。
录像:新媒体艺术的开端
录像艺术始于以电视机的显像管和电子束取代传统画布和颜料,从而描绘出非物质性的图画的时代。1999年,美国美术杂志《艺术新闻》选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5位艺术家,包括毕加索、康定斯基、达利、莫奈以及录像艺术领域的开创者白南准等。
白南准生于韩国,是世界著名艺术家,被尊为“视频艺术之父”。他于 1963年,在德国的小镇乌帕塔尔举办了名为“音乐的说明——电子电视”的展览,这次展览是向轻视13部电视的人们进行了宣战,并暗示了这次音乐的展示和电视屏幕有巨大的关联。作为视频艺术的第一次展览,“音乐的说明——电子电视”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这次展览的主题理念就是:打破60年代人们与电视的正常关系,把电视理解为“影像+绘画”,通过对他们的结合进行艺术领域的革命。
录像艺术家就像使用画笔和颜料一样,利用电视显示屏和摄像镜头,透过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体,不断尝试新媒材,进行试验性的挑战。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附加物和技术,被艺术家再发现,被作为新的创作材料。
人类的艺术创作,就本质上而言,原本就存在欲望的抒发与幻象的投射。影像或装置艺术的本质和特性,更是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此点。新媒体艺术结合了影像、音乐或互动性这些元素,这些元素的本质往往直接且贴切地袭击观者的感官,直觉性引领我们进入另一个超乎视觉的世界。
1、录像作品目前处在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目前国内艺术家作品大约都在一万美元左右,是一个很容易入门的价格。国际一线的新媒体艺术家作品大概可以卖到30万美院左右,原因是他们作品的版数很少,有些只有三到五个版本而已。
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里面,像杨福东等人的作品大概都是6-8个版,这并不多,可能还算是很少的量;但国内还有一些艺术家作品的版本多到25张,甚至30张,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价格标准了。
2、国内录像作品收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对于录像作品来说,它只能被卖一张光碟片,最多的可能就是再加上艺术家的保证书,因此概念很简单,就是卖一个版权。艺术本身最讲求原创性,所以收藏家要购买的也是原创版权。
3、让人放心的新媒体艺术交易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流程?
新媒体艺术家们都有自己的代理画廊,为他们做学术支持、媒体宣传和销售;拍卖公司主要的合作对象是画廊和收藏家,而不是直接向艺术家本人征集作品。
如何欣赏前卫作品
很遗憾,如今当代艺术主流的欣赏口味和标准始终由欧美西方社会掌控,国内的艺术家目前基本上还处于“模仿西方”的创作阶段。作为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者或投资人,除了需要抛弃以往的内心成见之外,还必须了解西方社会衡量当代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
在欧美,大家对于艺术不会追求像我们直观的那种“颜色很漂亮”之类暧昧的感动,他们对艺术最基本的态度是享受其中知性的“设计”或“游戏”。在欧美创作艺术作品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要“透过作品,创造出世界艺术史上的脉络。”像目前正在成为明星的艺术家如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等,他们的作品在纽约、伦敦等拍场上被卖出天价,证明了他们长久以来在美术史上所建立的脉络已经渗透欧美了。
为什么杜尚在小便池上签名就会变成作品?现成的小便池形状都一样,从中产生的价值是什么?。其实,就是“观念”或者“概念”。在西方的艺术世界里,能够被认可具有真正价值的,既不是好素材,也不是多大的努力,而是艺术家的思想——这才是价值的根源,也是艺术作品能够受到肯定的理由。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用喜好来看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内,这其实是比较危险的态度。如果要用主观来判断,眼前所有作品的真正价值就等于是零了。因为光是主观,会变成只去评价易懂的东西,这与客观创造历史的欧美脉络其实是远离的。收藏者不知道欧美的美术史或者脉络,就好比看球类比赛的观众却不知道运动的规则,然后觉得无聊是一样的意思。
国内作品处于“原始股”状态
从西方艺术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一级市场(主要指画廊)是基础,参与人数和机构众多,属于金字塔结构中的塔基部分;二级市场(主要指拍卖)渐趋高端,参与人的资金量必须雄厚,属于少数人的游戏场。而中国的艺术市场现状却刚好相反,拍卖市场的发展远远超过画廊,从而造成了市场中艺术品价格体系的混乱和无序,尤其在当代艺术品板块中更为突出。
但从新媒体艺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来观察,目前作品还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也就是说:新媒体艺术市场板块从起步阶段就行走在一条规范的道路上,参与的投资人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将会少一些。
另外,由于目前国内还很少有藏家关注这部分新媒体作品,所以,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也极其有限。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国内基本处于“原始股”状态,大多数收藏者和投资人还没有看到其中蕴含着的巨大升值空间,谁这时候下手买进,谁就有可能将抓住一个未来发大财的良机。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