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当雕塑遇到数码

更新时间:2008-10-17 09:04:29 来源:www.ccdy.cn 作者:严长元 编辑:batty84 浏览量:137

肯尼斯·斯耐尔森《月亮镜头》

    不能否认,数码技术正在成为人类当代生活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逐渐渗透并颠覆着我们的生活:键盘取代了毛笔和钢笔,MSN和QQ代替了传统邮寄;柯达和富士胶片被数码相机挤出市场……当数码技术与雕塑艺术结合时,将会创造怎样的艺术空间?10月9日,由中国雕塑学会理事、评论家唐尧策展的“数码石雕展”亮相北京今日美术馆,并带给公众一个新名词:数码石雕。

    数码雕塑,就是雕塑家用数码技术创作和制作雕塑。唐尧特别强调,不同于一般动画或游戏,数码雕塑并不是停留在电脑存储器中的虚拟影像,它是借助数码技术最终完成的存在于真实空间中的三维物体。雕塑家特别是抽象雕塑家借助三维数码软件强大的技术支持,不但可在电脑中建构雕塑的基本造型,还可对其进行拷贝和变换,甚至进行多次分解、组合,并多角度观察和处理作品的空间关系。这是以往用纸上草图、架上泥塑和小样模型的方式进行设计所无法想象的。最后,数码成型的雕塑作品可以直接输入与电脑连接的雕塑设备。“从三维数码设计软件到三维数码成型设备,数码技术正在把一部分雕塑家从传统的雕塑手艺或技术中解放出来,从草图和泥塑的造型训练和技术局限中释放出来。”唐尧介绍说。

    本次展览上,参展的4位艺术家布鲁斯·比斯利、肯尼斯·斯内尔森、乔恩·伊舍伍德和罗伯特·麦克史密斯是美国数码雕塑领域的代表人物。其中布鲁斯·比斯利和肯尼斯·斯内尔森更是在现代雕塑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雕塑创作的第一代艺术家。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雕塑家史金淞、李晖、李震、李怀骥5位中国艺术家,以及来自世界各国艺术家的50余件数码雕塑模型和视频作品也同场亮相。其中,美国欧特克公司出品的一台三维数码快速成型机的现场演示成为展览中一大亮点。该公司开发的系列三维软件如Autodesk 3ds Max,Autodesk Maya,Autodesk AliasStudio等为雕塑家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作为世界著名的三维软件开发公司,其产品覆盖了建筑设计、汽车设计、电影特技等领域。

    从1990年在美术国国际雕塑协会的双年会上第一次讨论数码雕塑的发展和影响,1995年在法国举办第一个名为“数码雕塑95”的大型国际展览和影像交流活动至今,数码雕塑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是一门新兴艺术。
而在我国,当代绝大多数雕塑家依然墨守着传统的“雕”、“塑”的概念及技术方法,在不少人看来,“非手工制作雕塑的艺术价值低下”,因为“脱离了完全的手工制作就会缺乏或丧失了艺术的创作特性及艺术家身体直接介入的体验”。对此,北京大学教授、美术学博士翁剑青持否定态度:“人的大脑和双手在驾驭并成就一个对象的过程所获得的美感体验虽各有异,但很难有绝对的高下之分或优劣之别。这些数码雕塑真正的意义在于,艺术家勇于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条件下所显示的实验精神带给人的愉悦和启迪。”

    新石器时代,人们发明了陶轮而创造了匀称饱满的陶器艺术;商周时期“失蜡法”的出现产生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艺术;秦汉时“脱胎法”直接影响了轻盈柔韧的漆器艺术。一个时代的艺术表现方式的演变和发展与科技革命的成果息息相关。数码技术将带给艺术怎样的革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 ·本杰明曾说过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看来,数码雕塑离普通人已越来越近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