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Baby”:呼唤纯真人性的回归

更新时间:2008-09-11 09:02:24 作者:lvjun 编辑:小路 浏览量:386

Baby”:呼唤纯真人性的回归

——深圳雕塑家吕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Baby”系列雕塑作品的创作历程

 

本报记者 钟华生 /

 

 

    一群胖嘟嘟的婴儿,时而爬行、叠加在一起,时而用一个个幼小的身体连接成一座“拱桥”,时而汇集着朝同一个方向张臂“飞翔”……这是深圳雕塑家吕军创作的系列雕塑作品。在十几组作品中,白色的婴儿们总是显得活泼好动,他们高昂的头,张大的嘴巴,以及跳跃的姿势,都充满了孩子的天性,让人心生怜爱。吕军为他们取了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Baby”。

    不久前,十几组“Baby”系列作品在澳大利亚墨尔本Glen Eira议会画廊展出,引起了当地艺术界的关注。此外,“Baby”还参加了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巡展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是参展的20件雕塑作品之一。昨日,吕军在深圳园博园“共生艺术空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Baby”系列雕塑作品的创作历程。

   

    重新面对无忧无虑的生命阶段

 

    “‘Baby’最早的创作冲动,源自10年前我儿子出生的时候。当时他的手脚卷缩在一块儿,看起来非常弱小,但却带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力,让人感觉到这个新生命对世界有强烈的期盼。”吕军告诉记者,当时他创作“Baby”,是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之所以叫‘Baby’,而不是叫‘孩子’,是因为‘Baby’往往是指婴儿,而婴儿期又是一个人最初的状态,是生命最纯净的时期。”吕军认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觉自己逐渐丢失了这种真挚、可爱的状态,或者逐渐把这种天真的本性隐藏起来。“我希望人们能重新去面对这个无忧无虑,充满求知欲望,又有无穷想象力的生命阶段。”

    吕军介绍,“Baby”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最初的“Baby”,以穿着肚兜、留着传统“丫角”发型的中国古代儿童为原型,有明显的中国印记。后来,吕军逐渐把这些“中国符号”去掉,只保留婴儿的特征。“我尽量把作品简化了,因为‘Baby’不仅是中国的孩子,他也是全人类的孩子。”就这样,“Baby”成为了以婴儿为符号,有统一造型,但形态各异的一系列作品。“我希望看到‘Baby’的人都会觉得他非常可爱,甚至想把他抱在怀里,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吕军说,他看过一些关注孩子的雕塑作品,让孩子们承受了太多的历史负担。“比如一些作品给孩子穿上了中山装,或者给孩子加上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符号,让人看起来非常难受。孩子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简单快乐的,而不是复杂的。”这样的想法,也让吕军开始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Baby”的创作。“在现代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孩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吕军认为,孩子是人类的未来,关注孩子,也是在关注人类的发展前景。

    在吕军最近创作的“Baby”作品中,婴儿们依然活泼快乐,只是他们已开始在一些庞大的生活用品上爬行、游玩。吕军想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提醒人们,现代工业社会的许多产品,都和孩子们有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也将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人类在现代环境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与困境,我希望‘Baby’能呼唤纯真人性的回归。”

 

    一个深圳本土艺术家的追求

 

    现在吕军最想做的事情,是继续充实“Baby”系列作品,让他们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更加丰富、完整。接着,吕军会在全国挑选几个城市,让“Baby”以城市公共雕塑的形式,到这几个城市巡展。“我认为雕塑艺术家应该具备更多社会责任感,因为雕塑是参与公共环境的,与公众有更密切的接触机会,雕塑艺术家更应创作一些有利于公众生活的作品。”

    有人看了“Baby”之后,觉得“Baby”有独特的造型个性,也具有丰富的创作潜力,于是建议吕军把“Baby”注册为商标。但吕军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关注“Baby”的艺术和学术意义,而不是考虑商业目的。吕军说,在近几年里,他越来越觉得应该关注作品本身,这样才可以敞开心扉去创作。“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别人,一个深圳本土艺术家在做些什么。”

    “深圳本土艺术家”是吕军常常使用的称谓,他说自己在深圳度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回忆起19年前刚来深圳的场景时,吕军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一些细节。“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很多同学去了北京、上海,而我选择了深圳,因为当时我非常渴望一个开放的创作环境。那时一踏上深圳的土地,就看到一些庆祝深圳建市10周年的横幅,到处都充满了激情。”从西安美院雕塑系毕业的吕军刚来深圳时,一开始并没有从事与雕塑艺术有关的工作,而是做平面设计和装饰设计。直到1996年,他开始做景观设计,参与了“世界之窗”的景观雕塑制作,才和雕塑有了直接联系。那一年,吕军还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公司,成为自由雕塑艺术家。

    1999年,吕军以作品《终日》参加了深圳首届雕塑作品展。2003年,吕军参加了深圳一个以“CBD”为主题的现代雕塑七人展,他创作的《现代生活启示录——鼠标》等作品成为了户外雕塑。不久后,吕军作品《春天的故事》成为福田区文化馆景田分馆建筑外墙的浮雕。2007年,吕军的大型雕塑作品《井冈红旗》在江西井冈山落成。

    今年,吕军在园博园发起创建了一个“共生艺术空间”,关注深圳本土当代艺术,为游客免费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这是我的一个新尝试,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让本土艺术空间直接向公众开放。”吕军告诉记者,“共生艺术空间”将在今年12月“公园文化节”期间正式开放。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