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壁全用银色锡箔纸包裹的展馆,看到陈列其中的怪诞展品,再听听它们动辄数十万美元的市价,你会发现沃霍尔真是将自己的艺术哲学诠释得非常到位。8月3日-31日,“‘波普教主’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举行。
1963年,安迪·沃霍尔(Andy地点:朱屺瞻艺术馆Warhol)将一个废弃的车间阁楼内部,用锡箔纸装饰成自己钟爱的银色,命名为“工厂”,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和生活场所,在其中进行各项创作活动。2006年那部圈内颇为轰动的电影《工厂女孩》(factory girl),便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安迪与他当年的缪斯、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鲍勃·迪伦之间三角恋故事。在这个著名的“工厂”里,以沃霍尔为中心,聚集了一群艺术工作者,不仅“生产”了大量广为流传的平版画、摄影、服装设计,也“制造”了不少电影剧本和表现性解放的短片。
“‘波普教主’安迪·沃霍尔艺术展”8月3日-31日在上海举行。展览主办方选择的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是由原上钢十厂的车间改造而成,由于其先天条件,能够将沃霍尔在纽约的“工厂”模拟得惟妙惟肖。展馆内全部用银色的锡箔纸包裹,极力营造出沃霍尔当初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环境;甚至连开幕酒会的邀请函与各种相关印刷品上,都包上了锡箔,可谓用心良苦。此次展览,展馆分为3个区域,分别展出沃霍尔的小幅手绘作品、丝网版画等波普艺术作品以及关于沃霍尔的珍贵文字和影像资料。 [JH:PAGE]
展品中比较完整的成套作品,是猫咪系列和天使系列的手绘画,创作于1954年,属于沃霍尔早期的练笔作品。当时年仅26岁的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正准备转型为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日后作品中浓重的商业化风格。
那阵子,一只叫Sam的猫咪似乎让日后的“教主”颇为痴迷,展出的几幅画作跨越了Sam稚嫩的婴儿期、好事的青春期以及肥胖的成年模样,但画中猫咪却每次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黄色、粉色和紫色,初步形成了沃霍尔标志性的四格丝网印刷画那雀跃的色彩风格。据说,这些大小差不多在20×30厘米的平版胶印画,如今的售价已经达到20万元。另一个天使系列则呈现出明显的“性暗示”信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达利的作品,除了“坦荡荡”的肢体语言外,安迪笔下背着翅膀的肥胖天使面部表情更是丰富。从展览中一张画满各种唇形和眼睛的习作来看,显然沃霍尔曾对捕捉人物的一颦一笑下过一番苦功。
沃霍尔的代表作,如毛泽东、玛丽莲·梦露和玛莎·格雷厄姆的丝网印刷作品此次也参与了展出。其中,美国当代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的丝网印刷作品,据说曾在市场上消失了约10年之久,这次波普艺术的爱好者们终可大饱眼福了。在关于沃霍尔个人生平的展区里,墙面上贴满了媒体对他的各类报道。照片上的沃霍尔大多神情疏离,或超然于世,或面无表情,让观者难以揣摩其所思所想;只在一幅同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合影中,沃霍尔跪在地上,朝拜一般地望着端坐在椅子上的希区柯克。有些可惜的是,播放影音资料的展区中,解说的声音被展馆内播放的“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歌声完全淹没。那些画面上记录的似乎是“工厂”的重要人物,比如身穿比基尼的伊迪·塞奇威克,如果能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观看,应该能了解到不少上世纪60年代波普风潮背后的故事。
“二战后的欧美艺坛,可以被看作西方现代主义文化主流的回光返照时期。艺术首都之冠,在二战后终于由巴黎越过大西洋,加在大苹果纽约的顶上。而在美国崛起的波普艺术中,家喻户晓的沃霍尔无疑是将波普精神身体力行到极点的一位多面性人物,称他为‘通俗艺术之王’也一点不为过。”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陆蓉之这样评价沃霍尔,“他在艺术界始终受到爱憎分明的待遇,在现代主义的城堡里,沃霍尔是声名狼藉的叛徒,而在当下后现代主义取得天下的时代,沃霍尔成为了英雄典范。”
沃霍尔用似乎每个人都拥有的物品、方法和天分来实现其艺术和商业目的。其大部分艺术作品,特别是波普时期的作品,始终着眼于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将艺术融入大众文化和社会,这就是为何其作品在今天仍被高度重视的原因。事实上他更像一位“波普艺术”领域的CEO,不仅聚集音乐家、作家、名人及其他艺术家,组建以其为中心的集体“工厂”,同时也寻觅潜在的富商来购买他们合作的“产品”。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超级明星”。“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做好生意是最上乘的艺术。”沃霍尔的艺术哲学如今已经成为无数艺术从业者的座右铭。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