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陕西6雕塑安家“鸟巢”边 传递浓烈中国味(图)

更新时间:2008-08-08 08:58:30 来源:华育网 作者:刘慧 编辑:batty84 浏览量:380

 

《童趣》 作者:马辉 摆放位置:奥运自行车馆

 

《祥》 作者:马辉 摆放位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大花马》 作者:胡冰 摆放位置:“鸟巢”与“水立方”之间的广场环境中,民族大道旁

 

《棋事印象》 作者:马强 摆放位置:“鸟巢”与“水立方”之间的广场环境中

 

《力拔千钧》 作者:张琨 摆放位置:“鸟巢”与“水立方”之间的广场环境中,科技馆旁

 

《搏》 作者:孙路阳 摆放位置:奥运网球馆

      雕塑家说,城市雕塑能点醒一个城市的灵魂,社会学家说,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如今,在世界最瞩目焦点的水立方和鸟巢之间,在民族大道的两旁,在北京奥运场馆前,悄然竖立了许多各具特点的环境雕塑,成为世界奥运文化新的闪光点,它们涵盖了“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深意。

     这些雕塑多出自国内外雕塑名家之手,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雕塑家有之,本国雕塑家也以能入选为荣,而最令我们惊喜的是,有六件雕塑是来自陕西省雕塑院五位雕塑家的作品。

     ■两年前开始构思设计

     2005年11月4日,北京奥组委向全球征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方案。今年六七月份,大部分入选的雕塑历经专家评审、专题展览、评奖、放大加工等过程,最终在奥林匹克公园和一些奥运场馆“安家”。陕西省雕塑院的六件极富中国元素的雕塑也在其中。

     近日在陕西省雕塑院,记者见到作品入选的五位雕塑家,清一色的男士。雕塑院院长张琨先生说:“其实两年多前,我们已经积极备战进行了构思和设计,当时雕塑院创作有五六十件作品,向北京‘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暨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投递,2006年二十余件设计稿入选,紧接着我们就制作了雕塑小样送到北京展览,并参与评奖。十余件作品获奖,其中有六件作品被选定放大制作成硬质材料雕塑,建竖于北京奥运场馆和奥林匹克公园。”

      据悉,这次入选的全部雕塑虽然设计稿出自世界各地名雕塑家之手,但制作全部在北京。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这五位雕塑家从去年到今年多次往返北京,张琨说:“对中国雕塑家来说,奥运雕塑的创作和建竖是展现中国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特殊方式,也是每位作者的梦想之地,因而不敢有任何懈怠,唯有精益求精。”

      ■雕塑传递浓烈中国味

      张琨说,省雕塑院此次雕塑的主题遵循人文奥运的宗旨,在雕塑处理上,将中国传统雕塑语言与现代雕塑造型创新相结合,六件奥运作品凸现出陕西雕塑家多元的艺术创作风格,主打“中国元素”牌。

      比如石雕《力拔千钧》,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蹶张,张琨说:“蹶张力大无穷,能够把山一样巨大的弓箭拉起来,之所以以他为雕塑主体,是要表达一种我们民族崛起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一种无限张力,一种自强不息的气概,我想传递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奥运精神。”而该作品也是对古老东方哲理在当代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释读。

      中医穴位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它也被融入到雕塑中,在马强的作品《棋事印象》中,在围棋盘的两边,两位束秦代发式简约造型的男女相对默然,贯穿雕塑的是由一系列的穴位组成、极具形式感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味道的线槽。同时,在棋局中又加入了“鼠标”等元素。

      而胡冰的《大花马》则吸取了中国年画的形式语言,祥子、花马像中国古代的摇椅。胡冰说:“这个作品参考了中国传统陶器的造型特征,采用了陕北民俗艺术的语言,并将儿童质朴、率真的童趣一同展现,看的时候仿佛能听到笑声、马蹄声和铃声,很有趣味。”雕塑家马辉的两部入选作品,其中《童趣》中有头上扎着小鬏、两个绿豆小眼的孩童在玩骑马马,《祥》中有独特的祥云设计亦是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造型的完美结合。

       年轻的雕塑家孙路阳的作品《搏》,是这些作品中创作形式最为现代的,作为奥运网球馆门前的主雕塑,它看起来很灵巧、空透,而仔细观察的人会发现,在巨大的网球拍上,几个运动的人影正是借鉴陕西剪纸的特点,将网球运动员的英姿展露无遗。

       ■作品将永久性流传

      虽然这五位雕塑家亲历着雕塑精制成形,但到最后完成还没有真正一睹自己的已吊装在奥运场馆中的雕塑。

      两年多的时间,雕塑家们说起入选似乎平静了很多,唯一不同的是,当说到以后,他们很感慨。“人的生命终有终结,但北京奥运和这些雕塑却是永恒的。”说这话的时候,张琨他们都很满足。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