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八六五年,雅克·约瑟夫·提索特,法国
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十九世纪绘画精品展》结束了北京之行,日前移师上海美术馆。来华首展的这百幅绘画精品,似乎名家不多,但笔法细腻精美,流派涵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衆多充分代表那时期艺术风格之作。在展厅内徜徉,恍若置身那个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复苏的时代,体味唯美的视觉享受。
收藏家西蒙分享珍品
整个展览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四个板块:《学院派与古典人体》、《浪漫风情与怀古》、《光与色的交响》和《劳动的赞歌》。本次展览的展品提供者,创立了西蒙基金会的西班牙裔墨西哥企业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日前亲到上海美术馆,为参观的宾客讲解,三十余年的收藏生涯,西蒙对这些油画有千般故事万般情愫。
西蒙基金会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六十八岁的西蒙,对于艺术品收藏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他的发现和收藏与衆人分享。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西蒙的藏品数目庞大且种类繁多。目前,西蒙基金会的藏品数量约三千多件,包括油画、雕塑、家具、装饰,以及一些首饰。西蒙说,自己的收藏绘画大致分为四类。在墨西哥和西班牙数座豪宅中,他把关于女性美感的画作悬挂在卧室里,在餐厅里摆放著静物画,在办公室和自己的图书馆里挂著的画大多是劳动场景,而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笔法细腻的学院派作品主要摆放在客厅和对宾客开放的房间。当然,收藏中也少不了印象派,因为他本人很喜欢印象派作品。
古典艺术最后的盛宴
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古典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得以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经过十七到十八世纪的发展,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学院进入异彩纷呈的繁荣时期,在西欧,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的学院产生了一大批遵循古典艺术传统、在写实技巧和古典理想美方面都达臻完美的美术作品。
西蒙在一幅名为《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的作品前停下来详细解说。该画的作者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是维多利亚时代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点的画家,他创作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题材的绘画,以其特有的华美和精确,把古代世界转变成资产者的世界,把古希腊罗马通俗化,从遥远时代的古典场景中归纳出道德寓意,赋予华丽场面以深长的意味。在《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中,表现了一个古罗马变态君主,他在位的时间很短,却以政治腐败、残忍、奢华和纵慾无度而著称,他在一个顶棚可以翻转的宴会厅里,用铺天盖地的玫瑰花瓣将他的客人窒息致死。画家阿尔玛·塔德玛为了完成这件巨大作品,在创作该画的四个月里大量采购玫瑰花,从里维利亚运往他在伦敦的画室。在画中,他以大量玫瑰花瓣充斥画面,造成最豪华的视觉效果。画面中央的暴君海里阿加普鲁斯衣著华丽,他的形象不是虚构的,画家是根据他在罗马的卡普托里奥博物馆看到的海里阿加普鲁斯肖像来刻画的。这种华丽与死亡、玫瑰与血腥的题材反映出罗马的堕落,也折射出维多利亚社会奢华的放纵。
世外桃源见农民艰苦
本次展览也走出了华丽的宫殿和上流沙龙,把目光投向偏远的乡村,让中国观衆透过绘画了解十九世纪欧洲农村的景象。同时也告诉我们,不仅只有中国古人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西方艺术家心中同样有远离尘嚣的渴望。
在《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面临著工业化的威胁,这种农村天堂的观念及其各式各样的表述,象征著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
不过专家也提醒,实际生活并没有画中这么美丽。当时欧洲农民生活压力十分沉重。《拾麦穗的女人》中画的拾麦穗者是最底层、最穷苦、最弱势的群体,即女人、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在收割后的麦田,这些农民给小麦做最后的一次清扫,以获取地里残存的那一点粮食。因此,这幅图画背后的社会现实与它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实在无法联系在一起。
朱利安·杜普荷画笔下的农民形象具有某种历史感。在他的《第二次收获》中,两个劳作的农民的背影搭建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向人们传递某种坚定和永恒的信息。当杜普荷以细致入微的方式表现农民时,当他仔细描绘他们的衣著、他们对每项农活的尽职尽责时,就是他在告诉人们,农民对文明社会是何等重要,他们的存在是何等的真实可信。这幅杜普荷的精品之作,正是以一种田园诗般的意境,表达了对那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怀念。
埃米尔·雷纳多的《小憩》,描绘一位精疲力竭的农妇艰苦劳作之后的小憩,是一幅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杜普荷画中对农民田园劳作的理想主义描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八月下旬,之后还将前往湖南和广州展出。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
时间:即日至8月20日
地点:上海美术馆一楼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