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应记者要求,也来扮演「新掷铁饼者」。
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穿越时空的限制,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还一变十二,来到繁华嚣闹的铜锣湾时代广场,「他们」应雕塑家隋建国的「邀请」,齐来参加○八北京奥运。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的隋建国首次来港,正值北京奥运即将举行,特意创作了这组「新掷铁饼者」,他介绍说:「奥运来了,穿上西装的『掷铁饼者』代表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都有机会去运动,他们不像运动员,穿上运动服才去跑步,而是穿西装,又或者穿上高跟鞋,也能运动,这才是全民奥运。」
掷铁饼者动作优美
他补充说,用雕塑来展现体育是很难的,他认为米隆选择创作掷铁饼者是很适合的,因为在掷铁饼者扬起手,准备将铁饼飞出去一霎,动作是很优美的。这系列另一件作品,是穿上中山装的「新掷铁饼者」,隋建国介绍说,米隆青铜原作《掷铁饼者》经已失踪,古罗马人复制了两件,一件的头略低,另一件的头略倾侧,他选择了头略低的版本,因为通常中国流通的只有这个版本的复制品,他觉得动作也自然一些。至于为《掷铁饼者》穿上中山装,他笑言:「穿上衣服的比不穿衣服的更加古典,也文雅一些。」
若数展览中最受参观者欢迎的作品,相信非那件鲜红色的大恐龙莫属,这系列「恐龙──中国制造」中令人眼前一亮的红色恐龙,胸前刻写著「Made in China」,在时代广场露天地下及二楼大堂,各有一件,展览尚未开幕,已吸引不少观众、游客争相与恐龙合照,难道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吸引力?隋建国创作这系列作品,就是由小小的恐龙哥斯拉玩具触发灵感。他分享创作过程时说:「这只恐龙塑料玩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由日本制造,七十年代是香港或韩国制造,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变成了中国制造,我在深圳的玩具厂参观时,是香港的老板搬去当地经营,现在不知是否由香港人任老板,但都是中国工厂制造的。」这系列的作品体验了中国制造的无处不在及其澎湃活力。
中山装与香港有关
隋建国较早为人熟悉的作品,是「衣钵──中山装」,顾名思义,中山装最早是由孙中山设计出来的,而隋建国创作这系列「衣钵──中山装」,却与香港有关,更是为纪念九七香港回归而创作。他说:「是九七回归让我想到这作品,孙中山设计这款服装,是于十九世纪末,那时香港被划了出去,而孙中山就是这时期起来革命,解放中国,追求现代化,当时这款中山装被视为非常前卫,许多青年人穿。到了九七,最后一位穿中山装的领导人──邓小平去世了,之后的领导人,大都穿西装,中山装这个时代过去了,我创作这系列,是为了纪念。」这个系列由不同物料制成,这次于时代广场展出的是铸铁,经过露天的风吹雨打,铁已生锈,他觉得,这既代表是已过去的东西,却又非常结实。
隋建国坦言,自己有时也会怀念中山装,他在年轻时穿过,那时内地只有中山装穿,很少其它选择。成长于「文革」时期的隋建国,在创作中追求前卫、创新,原来,是和这穿中山装的年代有关,他解释说:「我是??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不断革命,破旧立新。??文革??一方面有不好之处,但亦有很有意思的地方,例如打破权威、破旧立新的思想。」
难忘798艺术区
北京,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云集之地,而北京的798艺术区,更是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奥运期间前往参观的艺术胜地,然而,最早进驻798艺术区的隋建国,却于○四年已将工作室搬离当地,原因是最现实的。他淡然地一笑,说:「工作室在那里三年,搬进去时一平方米租金才五毛钱,到后来变成了三至六元一平方米,搬进来的都是些大型画廊、广告公司、艺术公司,个体艺术家已很少。」
隋建国对这种现象并不反感,他觉得中国的艺术家生命力很强,这个艺术区就是由民间开始发展,现在连政府也要动用二亿元人民币为其重新建设道路,成为北京名片。现场播放的录像「平行移动」,就是早前798艺术区一个画廊新开幕,邀请隋建国创作的「综合行为艺术」作品。他邀请数十位以前在798艺术区现在搬走了的一间翻制雕塑工厂的工人,将一辆宝马车,用搬运雕塑的手法搬到画廊。作品反映了,中国人多,用机器来搬运这辆宝马,价钱比这些搬运工人更贵。他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工人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他们一生所赚的钱,也买不到一辆宝马,他们与搬运著的这辆宝马,有很遥远的距离。」
「隋建国作品展」即日至八月十九日在时代广场二楼大堂及露天广场举行。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