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览报道>正文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

更新时间:2008-07-29 09:05:29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batty84 浏览量:322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而不间断,延续至今。这一切,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然而,如何使浩瀚的中华文明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集中阐示给来自五大洲的宾客,也许答案就集中在《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这一特殊的大展中。 

    两年的紧张筹备,从国家文物局,到26个省市的文化文物厅局,55座博物馆为了奥运,倾囊献出自己的镇馆之宝。特别感人的是,四川绵阳博物馆在四川大地震余震未了之时,依旧组织人员赶往首博运送文物。此展中169件国家文物生动地勾勒出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轮廓,不说绝后,但这确是一次空前的展览力作。 

    新首博的每一个展览都在力求出新,而串成中国历史长链的5000年文明展则又一次融入了设计者的智慧。由于文物的珍贵性,展览中许多展柜都采取了恒温恒湿的特殊装置,以确保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无损地提供给后人。 精美文物展示

    三彩双龙耳瓶

 

    三彩双龙耳瓶全型 

    唐(618~907年),故宫博物院藏。

    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行于隋、唐,当时自铭“传瓶”,有白瓷、青瓷、三彩等品种,唐代主要流行于东都洛阳一带,巩县窑烧制双螭瓶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器上的龙多为雕塑龙,而龙的地位因象征皇帝而日益尊贵,当时宫廷有严格规定,除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准用龙纹作装饰。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好,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及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  

    通往天国之路--T形帛画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为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使此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自上而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绘有人首蛇身的蛟龙、金乌、蟾蜍和玉兔、奔月的嫦娥等天国的神话传说。金乌指代太阳,所谓“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即指此;人间部分绘有墓主人辛追在3个侍女的陪同下,正在飞升天国的路上,以及家人在祈求死者灵魂升天的祭祀场面;地下部分画着神话中的鳌鱼和异兽守卫死者的灵魂。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其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以复魄”,使死者安土。

    帛画的保存难度很大,为了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坏,采取消毒去污、防虫防霉和加固保护等现代科学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加以保护,展出过程中尽量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相对无菌”环境,为了保护这件国宝级文物,不仅设计了特制的展柜,还将展柜内充满了氮气,对灯光、温湿度也作了严格的设置。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