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走近雕塑大师苏比拉克

更新时间:2008-07-22 08:36:07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Julia Wang 编辑:batty84 浏览量:411

 

被联合国命名的"在建的世界遗产"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的南门,苏比拉克大师的"耶稣受罪"群雕

 

 

  西方艺术大师系列介绍之一:  

     当我决定向中国读者对当代西方艺术大师做一个系列介绍时,我第一个选择就是苏比拉克。尽管他的作品价格无法与国际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相媲美,然而,让我更敬重的是它们所具有的伟大的艺术价值。

    得知西班牙政府决定在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的正对面建立约瑟夫·苏比拉克艺术大师的博物馆时,我立刻致电苏比拉克向他祝贺。在电话的另一端,我听到他低沉、有些疲惫的声音,轻轻地说:“谢谢你,Julia。我更希望见到你呢。不过我很累,真的很累……”

  我已经不记得上次流泪的时间了,但此时,我的感动是一种纯真、一种深沉的崇敬和爱,还有一种永恒的感激。已经很久了,我试图在当代艺术的海洋里找回我对艺术的冲动,找回我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伦敦艺术馆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对艺术永恒性的感慨和感激。而那天,当我站在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南门,面对苏比拉克诠释的耶稣受难的群雕时,我一下子就被一种巨大的力量笼罩着,一种远古的而以它今天的形式把我带进古老的宗教、当代的哲理和永恒的艺术中去,让我想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让我在冥想感悟到人类文化艺术的精髓。

  在这座建于1886年并将于2041年完工的伟大建筑中,凝聚了建筑现代之父高迪的辉煌。苏比拉克则以完全不同的风格,在这个不朽的艺术建筑中注入了他对人生、对永恒的理解。人们赞叹高迪的创作灵感,但却在苏比拉克的群雕前感到“震撼”。

  被联合国命名的“在建的世界遗产”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的南门,苏比拉克大师的“耶稣受难”群雕。
[JH:PAGE]
      哲学家们有个基本的口径,那就是“Simplest is the best”(越简单越精炼)。苏比拉克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只是简单的几根直线条和圆线条。“他的作品越琢磨越有味儿。”这几乎是每个观赏者的一致评说。在达利画室里长大的Christian Branducci先生(苏比拉克艺术品鉴定专家,摩纳哥艺术基金会创建人)是这样描述苏比拉克先生的:“他的每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哲学含义,那就是一个事物两个对立面的和谐统一:黑与白,阴与阳,圆与方,天与地,生命与死亡,历史与今天,古典与当代…… 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与哲理。而这一切,他都只以极为简单的线条完成。其中却能让你体味无穷。”

  被联合国命名的“在建的世界遗产”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的南门,苏比拉克大师的“耶稣受难”群雕。

  这幅“柏拉图式的爱”。两把任意尺代表了两个思想在一起的脑子,他们离得那么近,几乎挨在一起了。两把三角尺表明他们在互相注视着,而两只看不出性别的嘴似乎永远不会碰在一起。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这么简单却完整地诠释出来。抽象吗?具象吗?深刻吗?完整吗?经典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难怪欧洲著名的艺术评论家Pellicer就认为,“苏比拉克为巴塞罗那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象征性的艺术作品。他那预言性的、充满了激情的迷人艺术,使巴塞罗那保持了她的‘意识价值’。”

 

  这也许就是西班牙政府在高迪于1926年过世50年后才决定让苏比拉克来完成高迪的遗愿的原因吧!是的,正是苏比拉克大师在其60岁高龄,完成了他第1000件雕塑时,才接受了西班牙政府的邀请。他在赴任的演说中说:“我非常荣幸地接下完成高迪艺术遗愿的工作。但我是苏比拉克,而不是高迪!”其后20年里,苏比拉克就住在教堂简陋的房子里,几乎足不出户,创建下了这传世的“耶稣受难” 群雕。

  苏比拉克的妻子 Celila Burgaya 在1987年3月9日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回想起你的特点之一,就是你拥有现实。你源源不断的热情充实了你那永不停顿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创作,你都没有一点点负重的感觉,永远创新,面对挑战。这大概就是你的过人之处吧。”

  每个参观过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的人都发现高迪与苏比拉克有多么的不同。前者将流水、曲线揉进了现代建筑。高迪的建筑和雕塑仿佛是美好的儿童天堂,五彩缤纷的水果就是教堂神圣的柱子,而这一根根高高的艺术柱子,象征着最后晚餐的耶稣和12个弟子。而苏比拉克大师的群雕,将耶稣和众宗教形象那悲苦负重的使命感层层地表现出来,与高迪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人们在欣赏高迪的建筑和雕塑时,却感到苏比拉克大师的这一手笔为大教堂增添了它的历史感、哲学感和更深刻的艺术感。这是西班牙政府和人民在把使命交给苏比拉克时没有想到的,难怪西班牙人对他的爱戴和欣赏不亚于毕加索。

  苏比拉克在与Brancucci先生长达17年的交往中常常谈起他的艺术感受。他曾经这样告诉Branducci先生:“我把激情深藏在我的内心,到了我对他彻底理解和我认为能表达时,才让他迸发出来。这就是我的艺术观:艰难创造中的艺术喜悦。”

  我在苏比拉克的工作室里,看到日夜陪伴他的是那幅他花时最长的达芬奇头像。这个名为“Mentor(良师)”的青铜雕塑是苏比拉克的名作之一。作品中的“良师”或“导师”指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及科学大师达芬奇。苏比拉克极为崇拜达芬奇,该雕塑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就是达芬奇的头像,以阴雕或凹面形式表现达芬奇智慧的面庞(大概是因后人从达芬奇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汲取了很多精神营养吧),该部分代表着精神和思想;而达芬奇头像的旁边是一个方中有圆的物体,代表宇宙空间;雕塑的立体一角饰以古希腊的衣裙,并逐渐过渡到简约的平面,这部分代表从古至今,历史的时间长河;在古希腊的衣裙上方是一只手和一只圆规,代表人类创造了历史。整个雕塑作品以极为精炼的手法表现了时间、空间和思想。该作品的中国收藏家告诉我,一个专门研究西方的美术史和宗教史的专家对这尊雕塑赞赏不已:“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表现时间、空间和思想三要素中的要素之一,已经是精品了。而这件雕塑竟然表现了三个要素的全部!太难得了!”

  这件作品苏比拉克只做了三件,一件收藏在马德里皇家艺术馆,一件收藏在苏比拉克基金会,还有一件就在这位中国收藏家的手中。

  苏比拉克毕生献给了艺术。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创造,从艺术到哲学,从历史到现实,从宗教到自然,从科学到社会,从雕塑到绘画,……他无所不学、无所不通。他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研习古希腊的雕塑,和他的朋友毕加索、米罗、达利探讨现代艺术和超现实主义。他自认为是对过去一切艺术创造的反思创造了他的灵感。在他的作品中,每一笔都有深刻的寓意和精心的设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当代的西班牙杜甫。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有1000多件艺术品,比起毕加索约6万件作品,达利3万件来说,实在“少”得可怜。可他却让自己与“世界遗产”融为一体。幸运的墨西哥、洛桑、首尔和巴塞罗那,永久地拥有苏比拉克为他们各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创造的标志性建筑。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