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一尊私处遮着白方巾的半裸慈禧雕塑,引起不少观众注意。雕塑作者李象群称,该雕塑本无此“遮羞布”,是主办方称有观众举报,才将雕塑私处遮盖。而对于之所以要如此创作,李表示,该雕塑以慈禧太后为原型创作,“半裸”的创作方式只为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新快报》7月12日) 说到慈禧,可能她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她得为没落的清王朝负上一定责任。垂帘听政、镇压戊戌维新、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等等,都是她的极大罪过。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臭名昭著的晚清封建地主阶级总头子、大卖国贼的丑恶形象出现于书报、广播和荧屏的。
然而,慈禧的“过”如此大,“功”也不小。近年来史学界将她放在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并且用多种研究方法,剖析其多重心理,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史学界对慈禧的重新评价主要反映在她与辛酉政变、晚清新政,以及她开眼看世界等方面,其实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关于辛酉政变,史学家梁玉国就认为,这场政变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不应该把辛酉政变作为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来看待,它实际上是晚清政府在非常时期的一次政治变革,奠定了晚清的走向与基本格局。政变后出现的政治、社会、外交、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近30年的和平形势,无不由这场政变而始。从这种层面上讲,辛酉政变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当然,作为半裸慈禧雕塑的作者李象群来说,显然是看到了慈禧的生活作风的另一面。多年来,慈禧的情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从皇帝、大臣到太监,都曾与慈禧的情事沾上边。的确,作为政治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慈禧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至于这些情史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不可靠的,还有待历史学家们去认识考究。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政治形势极其复杂,内心活动也极其复杂的晚清一代的政治核心人物,半裸慈禧雕塑的作者李象群显然只看到的是她的“性”的一面,他的“对历史的理解”,显然只“理解”到了她的生活作风的一面,把崇尚贞洁、操守的古代女子、晚清一代的政治核心人物理解成了一个完全的“风尘女子”。在那件名为“堆云堆雪”的等人大小半裸雕塑作品上,慈禧坐在椅子上,裸露着私处、胸部和大腿。这样把一个复杂而极其重要的晚清政治人物简单化为一个风尘女子,公明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分明是把“艺术”当成了“裸术”,迎合人们的某种“审丑心理”,以吸引眼球,增加美术展览的“人气”。
然而,还是有人对这种郑重的艺术行为“裸体化”的作法不买帐的,李象群说,7月8日开展当日下午,主办方中国美术家协会就称有“观众举报”,通知其作品需要处理,他不得不将“慈禧”私处遮上。尽管这“观众举报”一说未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证实。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肯定有人觉得“露私”慈禧雕塑不够“恰当”。
其实,近年来,在国人对性越来越“揭开盖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性文化“的过度泛滥。以致于“性文化节”不是在展示“文化”,而是在展示“性”。甚至在某地的性文化节上,还展示了人与蛇、鸡、牛等”人兽杂交的图画,使得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至于到底为什么,原因本很简单,吸引人们的眼球,卖出更多的票价,或者商家卖出更多的性用品。一个字,“利”字做怪,那么,对于有着这样的铜臭味、拼命刺激人人们的“低级趣味”、“媚俗”的“性文化”、“艺术展”,的确该有人管一管了!你没有看到,现在,艺术家一“理解”历史,身为晚清统治者的慈禧就得半裸呢?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