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城雕是“城市的硬件”

更新时间:2008-07-07 09:14:2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志凌 编辑:batty84 浏览量:148

      俞畅和他的雕塑作品《恽代英》。据悉,这件英雄雕像全高近5米,其中铸铜塑像高度为3.6米,花岗岩基座为1.2米

  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新当任的新一届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副主任俞畅的雕塑作品《恽代英》如今正矗立在英雄广场上。近日,他跟记者解读了创作英雄雕像的幕后故事。

  英雄群雕是不可多得的硬件奇观

  据俞畅介绍,早在去年7月份,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州地区最优秀的雕塑家参加了在潘鹤雕塑园举办的一次创作活动。之后在短短四个月中,雕塑家们以无比的热忱投入了创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查阅了多方的历史文献与资料,其后并举行了多次审稿论证和交流切磋,力图把11座“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雕塑的创作方案做到尽善尽美。

  俞畅觉得,在广州这座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里,在它的中心位置上矗立的这11座雕塑,让广州雕塑家们终于能够以永恒的艺术样式表现出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光辉一段。俞畅说:“我觉得,种花种草种树,是为城市添加‘软件’,而雕塑家们的努力,刻刀下的作品,是为城市添加‘硬件’。广州从海珠广场的解放纪念像,到如今英雄广场11座群雕的启动,都是城市不可多得的硬件奇观。”

  刻画英雄要“写实与写意结合”

  在这11座雕像群中,包含了俞畅的作品《恽代英》。《恽代英》雕像成功地刻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的英雄形象,雕像的神情气质之间给人一种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背景幻想。俞畅分析说:“要刻画出英雄气质,讲求写实与写意的和畅配合。”他说:“刻画历史英雄人物,首先要还原出那段历史的真实。所以根据照片、史料等用写实手法来处理还是不够的,还得有写意的笔调,这种笔调要求捕获历史最有意义的瞬间。你看,广州起义领导人恽代英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上半身基本是写实的,但下半身我用了一些写意笔触,比如说‘风吹裤摆’的处理手法,人物的长袍被风吹得波浪感顿生,让人体悟到当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环境。”

  刻画历史英雄人物,除了要“写意”外,还要“写实”,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英雄形象。俞畅说:“英雄人物最为传神的地方先是眼神,然后是动作。整个雕像给人一种感觉:恽代英在风雨飘摇之中,胸有成竹般地双手环抱,淡定而坚毅的眼神投向前方,两脚的站力给人一种力量的架势,这些细节我都考虑得很清楚。雕像力求表现出恽代英的那种从容风度。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