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于6月拉开了帷幕。在近20天的展期中,院方将壁画与版画、国画与实验艺术、雕塑与油画分为三组分别进行5天的集中展示。
2008年是中央美院建校90周年,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这次毕业展可以看作是中央美院学生当代风格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传统是否依旧是创作中的主旋律,俄罗斯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否依然影响着学生的艺术语言,而当代艺术的火爆又会对学生的创作心态和题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些无疑让我们对此次展览充满了期待。
相比去年央美本科毕业展的波澜不惊,今年的展览总体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想法和观念的创新,可以说各个美术门类都不乏亮点。
作品内容凹凸并现
对创作视角的捕捉上,今年毕业展依然延续了反映个人情绪与关注社会现实两方面的内容。
在表达作者自我内心世界上,丁辉将几十块小的油画作品组成一个大魔方矗立在中央美院广场上,让更多人分享他的故事。在丁辉名为《我的故事》系列作品中,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勾勒出属于他的精神世界,丁辉感觉“突兀也罢,倔强也罢,这是我的故事,我的方式。”与丁辉关注内心体验不同,不少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在历史长河中找寻创作的源泉。比如石磊的《我看1937》描绘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大量的纪实图片和写实文字给他带来的震惊,促使他创作了这幅作品。对于70后、80后的学生群来说,这个惨痛的历史事件更像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石磊给他们一个直观认识整个事件的可能。除此之外,民工、鸟巢甚至中央美院的广场,都成为今年学生作品中可见的创作素材。
对写实艺术语言的追求仍占主导
对写实技法的揣摩,对材料的重视和形体构造的把握,依然是中央美院学生创作中最关注的东西。今年的毕业展上,无论是油画专业还是雕塑专业,都很好地延续了中央美院一贯的写实传统。
在油画系的展览中,除综合材料中有几幅表现肌理的作品外,多数作品依然是以写实面貌在呈现。这其中,由王斌、王礼军、曹淑海3人合作完成的《制造纪念碑》,从人物的姿势和作品结构都沿袭了俄罗斯的写实传统和纪念碑的雕塑风格,生动地再现了现代人的风貌,对人物形体的准确把握与富有创意的理念相结合,使其成为展览中写实雕塑的代表。
展览模式的出彩
从展览的基本构成要素来讲,毕业展更接近于一次群体展示,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展览。由于创作理念的多元化以及各专业创作方法的不同,展览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而前面提到的展厅的限制,也使展览缺乏精心的布置与协调。
不过,在国画工笔人物的展览中,却因展览的布置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工笔人物一组,学生采取“展中展”的方式,统一的标签和精心的布置,作品之间相互呼应,颇有创意的放大镜摆放使观者可以看到每件作品的细部,充分领略工笔画的魅力。
当代艺术的影响日趋显现
在去年的雕塑系毕业展上“捍马汽车”和“仿真火车头”被藏家收购。高昂的学费和火爆的当代艺术,使美院学生不得不思考成本和商业的问题。在同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今年他们希望能延续这个神话。
北京798、酒厂等艺术区中鲜活的艺术生态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这点在他们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邱亮亮油画《世界》中乖巧卡通的少女形象,与刘野、季大纯笔下的人物有几分神似,平涂的技法更显示出画面的当代感,与同时展出的传统学院作品迥然不同,这点在雕塑的创作体现中最为明显。雕塑的活力与创造力恰恰也在于观念和趣味的变化,市场的认可并不是艺术价值高低的决定标准,今天的美术院校已不再是面临商业与学术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要努力寻求两者的平衡点。而李渊博的《都市夜系列》、王礼军的《博弈》和夏飞飞的《胖子》系列等雕塑作品,更让观者体察到作品中流露出的商业气味,这似乎也在预示着某种趋势。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