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
坐佛残身
在深圳博物馆的一号展厅里,目前正陈列着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品,年代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一直绵延到清朝,透过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的繁荣、北魏造像的奇绝、盛唐时期的风骨。这些展品出自深圳企业家、博物馆收藏家俱乐部会员吴强华的个人收藏,而那也只是他上千件石刻藏品中的一部分。
汉代小虎
现代石匠难以复制
在展览橱窗前,吴强华给记者讲述着里面陈列的一尊汉代的石虎。它身长30多公分,质料是汉白玉的,尾巴蜷坐在屁股底下,轻松怡然的样子,温柔而笑眯眯的,似乎在倾听着什么人讲故事。吴强华认为,小虎这样的憨态可掬,一定是在母虎的身旁才有的形象。汉代讲究厚葬,当时大概用汉白玉做什么大的石刻用于陪葬,余下一块小的下脚料,扔了可惜,石匠可能用来做成小虎,给自家把玩,流传至今。
小虎是怎么淘弄来的?吴强华说,那还是去年的事情。当时听藏友介绍,北京某位古董商有一对石兽,想要出手,便去看个究竟。那对怪兽是真东西,蛙头、狗身、羊尾,狰狞咆哮的神态,好归好,但不符合自己收藏的旨趣,因为不喜欢那类怪、奇的东西。临从店家出门,看到门边卧着这头小虎,一拿在手里,便尽量控制着内心的激动和喜爱,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还了价,比较便宜地拿了下来。买到了好东西,就跟几个好朋友在临近的烤鸭店吃饭,小虎放在餐桌的正中,烤鸭店老板娘一直围着这张桌子转,围着小虎转,喜爱得不行。老板娘不断打听这小虎的情况,朋友就逗她说这是一件工艺品,老板娘不信,笑着说:“我这店虽然不大,在京城也算是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脚之处,什么人没见过?就是没见过四个老爷们围着一小虎吃得如此津津有味的,这肯定不是工艺品!”。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朋友们一边吃一边观赏小虎:这么好的东西趴在他店里的门边一年多,怎么就没人买呢?有朋友说:“正常,进门的人都只顾看那对巨兽了,小的东西反被人忽略。”
吴强华爱小虎,想找人给放大复制一个,找了很多人,谁都做不了。最后找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雕塑艺术家,他告诉吴强华,雕塑是“加的艺术”,石刻是“减的艺术”,泥塑、石膏、青铜、都可以做,但石刻这种“减的艺术”,现代的石匠们已复制不出这种韵味和意境了,因为雕刻的传统手艺、传统工具许多已失传,而科班出身的雕塑家又大都不掌握石头这种材料的加工技巧。
[JH:PAGE]
小兽
南朝石壶
石雕中的代表作品
人们见过各种质料的壶,有陶、瓷、铜、铁壶等等,但很少听说有石头做成的壶,吴强华就有这么一件,南朝时期的,汉白玉质料,有壶柄、壶嘴、双系的耳子,上下有对称的莲瓣浮雕,中间是忍冬草的花纹,壶壁最薄处仅厚1公分左右,壶口直径25公分,这是他最得意的石刻藏品,如今就陈列在展厅的突出位置。
也是去年的事。某位资深文物鉴定专家,一次见到吴强华,就告诉他:“香港荷里活道出了一尊石壶,那是石刻的绝品,香港一位古玩收藏家和店老板谈了半年,在价格上一直没有谈下来,你要不要去看一下?”吴强华马上就去了香港那间店,店主人以为是随便来浏览的“自由行”客人,虚与客套着,吴强华看过壶后,感到这是自己收藏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机遇,志在必得,但没敢说出来,就跟店老板说:“快到中午了,我出去吃个饭,下午再来看。”店老板也没怎么在意。吴强华到柜员机上查看了一下银行卡,里面的钱数还基本靠谱。吃过饭后折回这家店,告诉店老板:“这石壶我想要,可卡里就这么多钱,都付给你成不成?”店老板讶异于客人的干脆,也干脆了起来:“成交!”吴强华终于把这石壶抱回深圳。
这个壶好在哪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晋唐瓷器》封面的那尊南朝瓷壶在器形、大小、年代、风格和这件藏品可印证,“不同的是那件是瓷的,我的是石的。”宗教器物本身就罕见,这石壶上满刻着佛家常见的莲花瓣;雕刻技法精湛,浅浮雕、高浮雕工艺精美;石壶内里中空,里外相通,有接纳之包容,更有施于之气度,为南朝石雕中的代表作品。
[JH:PAGE]
石壶
历代石刻
石质的历史画卷
陶瓷和石的器物有一个不同点,陶瓷破了就没什么美感,石雕则不然,破了依然有着它的残缺美,西方美术馆中断臂的维纳斯石像如此,这里陈列的破损石像依然如此。橱窗里面,唐代的那些石刻,有无头的佛像,也有丢失了身子的佛头,有力士的残脚,有坐佛残存的双膝及其坐具等等,记者仔细观赏,所损坏处分明是历久的旧茬,吴强华说,这些佛像在当时就损毁了。“我们读唐代文学家韩愈散文《谏佛骨》,再读这些破损的唐代佛像,就读出了那个时代的‘灭佛运动’以及后来宗教的轮替和消长。”
吴强华说:“你看唐代以前的狮子以及小兽,它们的眼光是平视甚至昂视的,样态是张扬的,精神是奋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我们看现存一些明清古建筑前的狮子,和盛唐时期的相比,目光往往是呆滞和俯视的,样态常常是萎靡的。古代石刻,实在是石质的历史画卷,因它质料的坚硬,会长久地讲述着中国人心仪、关注的远古故事。”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