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设计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8届研究生的设计作品
近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思想S 形状——2008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雕塑系本科毕业生作品展”,无论是布展方式还是展览内容,无论是新材料的使用还是作品体现的丰沛想象力,都令观众眼前一亮。记者日前采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马泉。
记者: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设计方面的教学成果。请介绍一下清华美院在装潢设计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特色。
马 泉:目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设有3个专业平台:平面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书籍艺术设计。这3个专业是主干专业平台,它们的名称没有改变,但内容却紧随社会发展而发生了改变。这3个专业是在传统印刷媒介为主的平台上发展起来的,与新媒体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以后随着其他专业学科条件的成熟,可能还会进行调整。
这3个专业看起来是分开的,但就知识结构而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生在三年级后才能进入系统学习,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共同的课程。不能说学书籍艺术设计的就不懂广告,学平面设计的就不懂版式。因为学科是交叉的,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3个平台是一个学科。
除了参与全国或国际上同类的学科专业交流之外,3个专业平台在国际上也有对应的学科设置,独立开展的学科交流活动也很频繁,在社会上也有对应的学科群以及学科组织,如广告设计协会、平面设计协会、书籍艺术委员会等。
清华美院装潢艺术设计系的特色是,既有艺术设计教育所需的基本课程内容,也有专业平台的专业设计课程组。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我们学院的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数量,没有扩招,这样各系学生所享有的师资资源就比较充分,再加上外聘教师和国际引进的课程和讲座,使得学生们具有更多的了解国际设计水平的机会。我们也鼓励学生们不要满足于本科的教育,有机会应当继续深造,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需要应用人才,也需要研究人才,两方面的人才都很重要。
记者:对于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学好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马 泉: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每年激增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数量和有限的社会就业机会形成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全国各艺术设计院校还在不断扩大招生,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质量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他们应该注意和处理好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其次,在这个前提下,规划好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理解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在学习中既要考虑未来专业涉及的就业需求,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和继续学习的空间。在本科学习阶段,要处理好系统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关系,二者都要重视。如果是考虑以就业为主,就可以偏重专业技能的投入,若想继续深造学习或进入其他领域,系统知识和综合能力就不能忽视。无论如何,专业设计的学习和发展,也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特别是有意识地开拓视野,包括国际设计动态的了解和学习等。
记者:2008北京奥运会的项目设计,贵院的师生参与了重头部分,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难得的实践机会吧。
马 泉:除了奥运设计项目是一个锻炼机会外,事实上平时的机会也很多。每年各种专业设计大赛很多,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赛,有的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关键是参赛的过程,往往过程更锻炼人。研究生除了大赛外,还在导师的工作室和导师共同参与一些课题项目。我们也鼓励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在设计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活动,以了解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专业需求,并从中确定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大概方向,以便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记者:现在各院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但仍然是大艺术、小设计的格局,请谈一下目前中国设计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中国设计行业前景的展望。
马 泉:中国的设计教育起步,是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一致的。蓬勃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需求,造就了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大部分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创意设计停留在比较底端的层面,除了专业设计服务公司外,大企业对设计人才的期待和使用很现实,带有比较功利的色彩,满足于模仿和见效快的短视经营,忽视了自主创新的投入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很多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也纷纷加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行列,使得看似繁荣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家反映的设计教育质量下降、学生扩招等等。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制造企业开始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意产业的兴起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我相信,未来需要更多的、更高层次的设计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适时调整教学课程结构,以适合未来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加速设计教育的升级,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经验,并通过各院校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各自的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和模式。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是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发展的最佳机会,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设计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任重而道远。我对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只要国家发展经济的目标不变,就一定会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设计行业当然不例外。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