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三星堆博物馆经受地震考验

更新时间:2008-06-10 09:18:12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batty84 浏览量:76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的青铜时代遗址――三星堆,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上千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宝。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三星堆两件陶器被震落摔破,月亮湾城墙遗址轻度受损。目前,三星堆博物馆正对文物进行加固和修复。

    每个重达1吨的3个青铜纵目面具雕塑,镶嵌在三星堆博物馆地标建筑顶端,在刚刚实施加固后的几天,就遭遇了汶川大地震,虽然地标建筑顶端当时也晃得很凶,但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危险期。“一旦这3个青铜纵目面具雕塑掉下来,整个二号馆将遭到沉重的打击。”昨日,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地震发生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月亮湾城墙遗址轻度受损

     昨日早上,记者赶到三星堆遗址,沿着一条整洁的沥青路来到月亮湾城墙遗址时,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正率领一批修复人员走进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内。

     三星堆遗址共有东、南、西三面城墙包围,北面没有城墙,但有一条宽阔的鸭子河作为天然屏障。月亮湾城墙就是被外城墙包围的古皇宫城墙的一段,长约400米,宽约50米。

     月亮湾城墙遗址保护馆是10多年前从月亮湾城墙最北端切开的一个宽约4米的剖面。位于剖面中部的两边城墙体内,在这次地震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坏。有一堆泥土从墙体上端被震落,躺在木地板的走廊上。还有几处墙体出现裂纹。

     青铜器逃过一劫

     三星堆博物馆目前共有1号、2号两个展馆,由于2号展馆在地震时正处于维修阶段,展馆的青铜器文物全部都装进了仓库,因此在地震中逃过一劫,无一件受损。但1号馆内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两件展出的陶器文物被震落摔破,目前已经收入仓库,正等待时机进行修复。

    “青铜神树”没被摇倒

     在1号馆内,有“镇馆之宝”之称的“青铜神树”,于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高396厘米。“青铜神树”是三星堆青铜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也是世界同时期青铜文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通过地震当时的监控显示,“青铜神树”当时不停地摇晃,但由于被钢丝绳牢牢地固定在玻璃罩内,底座也用牢固的螺丝钉加固在大理石底座板上,在地震中一直没有倒下。不过,事后检查发现,有部分钢丝绳被摇松了。

    物理化学相结合修复

    昨日上午,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率领一批修复人员进入月亮湾城墙遗址馆,先是将部分有可能脱落的城墙加入加固剂,进行渗透加固。然后用22根钢管搭建成X形架子,用木板、砖头等物品将两边的墙体顶牢,防止余震造成墙体坍塌。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月亮湾城墙修复工作基本完成。

     在1号馆内,工作人员将有可能被余震震掉的陶瓶形杯、陶小平底罐、陶鸡、陶猪头勺把、陶鸡头勺把等50余件文物,用细如发丝的鱼线绕紧,固定在基座上。还有部分陶器文物加上了有机玻璃底座,即便是再遇到余震,也不会因此而错位,或者摔破。博物馆相关专家说:“这些鱼线虽然很细,但很柔韧。在摇晃中既不会对陶器造成损坏,也不会影响参观效果。”

    “青铜神树”也重新进行了加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已经把外面的玻璃罩打开,爬上木梯,利用仪器精确地校对钢丝绳的加固角度和力度。“就是再来几次7级地震,这些文物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了。”

     罩子由固定改活动

     正在重新装修的2号展馆青铜馆内,记者注意到,博物馆已经重新修改了装修方案。国宝级文物青铜纵目面具的展台,原来的玻璃罩是固定的,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必须用坚硬的锤子将防弹玻璃敲碎才能将文物转移。地震之后,三星堆博物馆及时调整了装修方案,将玻璃罩改装成电子控制的活动玻璃罩。即便遇到突发事件,安保人员可以在2秒钟之内,启动开关,将玻璃罩摇起,取出青铜纵目面具转移到安全地方。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