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率先发起为“5·12”汶川大地震设立纪念碑、博物馆倡议后,激起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昨日,远在辽宁的著名雕塑艺术家傅立人先生来电表示,他在看完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电视直播后,总理在都江堰市一所学校的废墟上,一手拿着学生的书包,一手拿着学生的一只运动鞋,为落难孩子们流下心疼的眼泪的场景,感动了世界也感动了他。这些天来,他流着泪创作定格这一感人情景的雕像,并获得多位艺术家和市民积极踊跃参与。目前,这尊名为《历史的感动》的铜制雕像已完成草稿,待铸造成像后将捐给都江堰灾区。
感动:一个北方雕塑家的热血
和中国几乎所有的家庭一样,在辽宁锦州市雕塑艺术家傅立人的家里,一家三口每天都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四川灾区的每一个感人的细节。当他们看到温家宝总理为废墟下的孩子们呼唤、为落难的孩子们流下眼泪的时候,一家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傅立人,先后拜师于著名雕塑家田金铎、曹崇恩学习雕塑艺术。独立承担了山海关等雕塑作品的创作,并于2007年创作了作家萧军的半身塑像,在雕塑界享有较高名气。
这天深夜,傅立人无法抑制内心的崇敬。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他决定用一件雕塑作品记录下总理这感人至深的形象,让这份亿万百姓心中的感动永远定格。为了支持傅立人的这一创作,爱人专程来到市图书馆等单位,搜集了温总理在灾区的大量报道,并借到家里让他阅读。女儿则在网络上搜集温家宝总理在指挥抗震救灾中的大量图片。一家人忙成一团。
从5月16日开始,为构思创作的方式,傅立人连续三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每一天,他总是埋头在这些资料中苦思冥想地反复设计这尊雕像的有关构想——在地震废墟上,温总理一手拿着从废墟上捡起的书包,一手拿着只有一只的白色的运动鞋,他的表情凝重眼含泪水。书包和鞋这两个物件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百姓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心里的分量!
共鸣:众市民助他完成草稿
5月19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傅立人开始用雕塑泥尝试着初稿的创作。在雕像的构图中,傅立人特意请教了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家田金铎。田金铎听了他的想法后,大为赞赏:“我支持你。在构图上,允许做一点艺术上的变形,让画面更集中,更直观,更能突出主题。”
傅立人接受了老先生的建议。塑像中采用温总理在地震废墟上蹲坐的姿态,一手拿着运动鞋,呈半伸展姿态,这样会使人物与废墟的环境更接近,主题更集中;而另一只手则将孩子的书包揽在右胸部位,这样使总理心中装着孩子(百姓)的情结得到诗意的升华,更有艺术上的魅力。
当邻居和一些市民得知傅立人在创作温总理塑像时,纷纷找到他,为其提供素材和精神上的支持。为帮助他完成草稿,一个名叫王大朋的市民主动找来小学生的书包,市民谢宪力则找来小学生的一只运动鞋,之后,几位市民又争做草稿中手拿运动鞋和怀揽学生书包姿态的雕塑姿态模特儿。
经过三个昼夜的努力,傅立人终于完成了《历史的感动》草稿的创作。
爱心:《历史的感动》捐给灾区学校
5月26日,傅立人用车将《历史的感动》草稿运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向著名雕塑家田金铎征求意见。田金铎从多个角度详细地查看了草稿,对傅立人的这项创作给予较高的评价。然后,他又针对两个细节部分提出了修改意见。带着这些意见,结合自己的体会,傅立人开始了修改和完善。
大连佳华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扶粤凌在得知傅立人的这件作品创作后,找到傅立人,对他说:“四川人坚强善良,那里还有太多的感人故事让我激动。温总理的言行更让我多次流泪。我一定要帮助你完成这件不同凡响的作品,也算作对灾区的一种支持吧。”扶粤凌当即表示,由他所在的公司进行铸造,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并负责将其运往四川。傅立人深受感动,含泪向扶粤凌鞠躬感谢。
据介绍,铸造这件作品工期近一个月,之后这件作品将捐给都江堰的那所学校。傅立人说:“捐给他们,让那里的孩子一代代铭记这份历史的感动。”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