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在全世界欢庆第32届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盛世和光 启迪创新”敦煌壁画精品展在海淀博物馆揭开神秘的面纱,这些源于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传承,来自遥远敦煌石窟的临摹精品,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与欧亚文化汇集和交融的神奇,展示了传统与时代的文化魅力。品味历史,启迪未来,弘扬传统,激励创新。
在敦煌壁画精品展开幕当天,壁画作者牛玉生先生向记者朋友表达了爱心捐赠的心愿。他将把《千手千眼观音》这一作品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区,为抗震救灾献一份爱心。壁画有价,艺术无价;灾难无情,人间有情。观音菩萨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牛玉生先生希望人们心中的菩萨善心和悲悯情怀能够帮助四川人民渡过这次灾难。
古老敦煌 文脉积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地区,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是世界上连续营造时间最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宝库。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一千多年间的建造,既有中原汉族文化,也有鲜卑、吐蕃、回鹘、羌、蒙古、吐谷浑等各民族文化,既有中亚粟特、南亚印度、西亚波斯文化,也有欧洲希腊罗马文化,文化的渗透与传承一一固化在石窟内的雕塑、壁画、塑像等艺术作品上,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地演绎着历史的变迁和艺术的沿革。
艺术灿烂辉煌,内容博大深邃。敦煌石窟艺术涉及宗教、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知识,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以及窟檐,构成了完整的敦煌艺术。敦煌艺术不仅记录了当时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信仰,保存了丰富的中外艺术形象,还展示了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场景,反映了千年间文化的流转与演变。
意笔佳构 重塑辉煌
此次展出的敦煌精美艺术品,是敦煌研究院艺术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壁画临摹作品是敦煌研究院美术所画家牛玉生先生20多年的创作积累,雕塑作品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雕塑家段一鸣先生根据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的精美造像进行的二次创作。
牛玉生先生于1985年进入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临摹工作。20多年以来,完成了大量的壁画临摹与复制,倾心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独立完成莫高窟藏经洞绢画《神将》临摹工作;参加莫高窟第220窟甬道《说法图》,西壁北侧《文殊变》的整窟模型复制;参加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观音普门品》,西壁《大势至菩萨》的整窟复制工作;参加榆林窟第29窟南壁《药师变》的整窟复制,以及临摹的莫高窟第322窟东壁《说法图》等工作,以上作品都在2008年2月至3月在中国美术馆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段一鸣先生工作于麦积山研究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持有中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代表作有《春》、《厚土》、《毽子》系列等,其中《毽子》系列入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
面对敦煌的煌煌巨作,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都需要有足够的功力和心态。这两位艺术家,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底蕴,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敦煌的敬畏之情而创作着。他们的作品,浸润着传统的色彩笔墨,蕴育着历史的风骨神韵,传递着现代的创新张力,展现了当下的盛世辉煌。
创新海淀 启迪未来
从千年的历史到敦煌的积淀,从古老的敦煌到现代的海淀,敦煌艺术跨越时空,精彩纷呈,有艺术家的生命创作,亦有海淀的创新传承。改革开放30年,中国和平崛起;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20年,海淀创新进取。海淀,海纳百川,淀积千里,引领高科技走向,主导技术创新脉搏,中关村精神成为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命源泉。传统与时代的流转,科技与文化的演进,必将为海淀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博物馆承担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使命,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变革和发展成为本届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海淀博物馆以保护各类历史文物,弘扬本地区历史文化,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此次“盛世和光 启迪创新”敦煌壁画精品在海淀博物馆展出,是主办方为海淀及中关村各园区倾心奉献的精神力作,亦是共襄盛世共创辉煌的和谐之举。
回眸千年繁华盛世,感悟心灵平和纯净,共享时代创新辉煌。
展览资料:
主题:盛世和光启迪创新——敦煌壁画精品展
主办:海淀区文联、海淀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关村杂志社
承办:北京紫光文化有限公司
时间:2008年5月18日-2008年6月8日
(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6:30,16:15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点:海淀博物馆联系电话:010-62795885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