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重庆大学教授郭选昌为灾区遇难学生创作的雕塑设计初稿出炉。据悉,雕塑以青春永恒为主题,纪念在大地震中失去年幼生命的孩子。
郭选昌教授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在都江堰聚源镇建了22年的工作室被夷为平地,工作室对面就是聚源中学,很多学生不幸遇难。”
据悉,聚源中学共有师生1800人左右,地震中,有300多名师生死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郭选昌一直在此创作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大型纪念群雕:“两名同事的孩子在灾难中死去,遇难学生中,好几个是我孩子的朋友。”
地震后,郭选昌立即把工作室中1吨多的钢管、木板、跳板捐出,用于当地搭建抗震篷、安置受灾群众,并向都江堰市捐钱捐物。
“作为艺术工作者,我能为灾区作些什么?”连日来,作为都江堰市荣誉市民的郭选昌一直在思考,能否用雕塑来铭记这段历史?他组织了十余名工作人员,开始设计雕塑。
据介绍,雕塑外围以聚源中学遇难学生遗物、学校建筑物残片构置在一透明玻璃构筑物内,用还原树脂密封成一个晶莹透明的结晶体,旁边是数块巨石支撑,巨石下,众多鹅卵石构成雕塑基座。主体是一根16米高、冲向蓝天的金色柱体,柱体周围类似一张网,镶嵌每一位遇难学生的笑脸。基座下有一块石碑,是纪念5.12遇难学生的铭文。方案得到了都江堰市部分遇难学生家长的认可,失去孩子的家长刘成举说:“我们现在就收集相应残片、遇难娃娃的资料。”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