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聘为形象大使的工艺美术大师,印下自己的掌印。
首个"中国传统知识与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示基地"昨在深圳成立
昨天上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命名的全国首家"中国传统知识与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示基地"在深圳市福田区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正式挂牌。30位来自全国各地、德高望重的工艺美术大师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请为我国首批"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其中有不少已是年逾70的古稀老人。我省著名雕塑、瓷雕艺术家王龙才,著名陶瓷微书艺术家王芝文名列其中。在现场,艺术家们伸出双手,在模板上按下手印,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永久保存。
据悉,该基地的成立有望由此翻开中国传统知识与民间工艺"在创新中传承,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展"的标志性新篇章。 传统及现代艺术均遭遇仿冒 "这个基地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太有意义了。"刚拿到"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证书,回到深圳市珍宝馆展品现场的"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老师对记者说。
有30年工艺美术行业从业经验的深圳珍宝馆馆长王少卿指出,我国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包括编织、蜡染、地方戏剧等都已处于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地。
现代工艺美术行业也未能幸免。因为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诚信理念的缺失导致了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盗版、仿制等行为泛滥。一些具有独立设计创新能力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和品牌企业对那些照版仿制、粗制滥造后低价销售的现象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深圳工艺礼品行业一年的产值约在300亿元,总共约有3000家企业,但几乎每个工艺礼品行业都遭遇过被仿冒、侵权的事件。而面对侵权官司,很多原创礼品企业都宁愿吃亏,对该类纠纷是能躲就躲。王少卿说,对工艺美术大师原创作品题材、创意、传统独特技法的保护亟待加强。 我国传统文化资源遭受掠夺 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发布台的李宏奎则告诉记者,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更多我国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受到的掠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围绕着花木兰的动人故事,形成了许多版本的诗歌、戏曲,却没有知名的品牌和明确的版权。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其拍成动画片赚了20亿美元票房。
此外,蜡染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一枝璀璨的奇葩。然而近年来,蜡染在原产地日渐衰落、濒临失传,而日本、韩国等地已建立专门机构对蜡染进行研究、开发,或许有一天就会改头换面成为舶来品。 另外有资料显示,美国孟山都公司已经获得了中国野生大豆的遗传材料,从中发现一种"标记基因",并申请了专利。而该公司拥有专利权的大豆品种,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种植。 还有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各地搜集珍贵花卉植物物种资源,改进开发后用于贸易;驰名世界的北京烤鸭现在用的已不是北京鸭,而是英国的"樱桃谷"鸭。这种"樱桃谷"鸭正是几十年前英国人用北京白鸭做母本,杂交后繁育出的品种。
李宏奎说:"不难想象有一天,当我们需要相关资料时,他们不会免费提供。"对我国传统知识、民间工艺、遗传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保护新策略 1.考虑版权有偿使用法保护传统工艺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宣传处处长朱宏昨天表示,以后以"中国传统知识和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示基地"为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更多地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参加海外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 此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陆续出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政策法规,效仿音乐版权收费的做法,对传统工艺实行版权收费使用等做法将在考虑和研究范围之列。
2.数字化版权备案保护大师原创精品 而针对目前申请专利到获得专利证书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耗时长的问题,"中国传统知识与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示基地"考虑采用已在深圳实施的"数字化版权备案系统",对入馆大师的每一件作品样式进行版权备案。这样操作申请到备案成功耗时最多3个月,花费仅100多元,同时备案证书受深圳市知识产权局认可。 这样的话,一旦发生侵权事件,该备案结果可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维权的重要依据。
发表评论
请登录